政策真空期过后,股市再度趋于活跃,特别符合国家产业扶植政策的“循环经济概念股”猛然发飙,给“政策底”前彷徨的股市注入了活力。
但是,不论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是循环经济概念股受益,各种利好政策的兑现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们在兴奋之余,便不能不反思股改以来特别是近期市场疲态的特征,以作出相应的对策。 否则,概念易炒,文火易灭,股市在稍微“激动”后,便会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休克”。这对整个股市改革都是极为不利的。
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国企大盘蓝筹股是中国股市的风向标:左右了中石化、宝钢、中国联通(行情 - 留言)、长电等几只股票的涨跌,便可有左右整个股市的人气指数,甚至中石化一只股票的涨跌便能起到调控股指的巨大作用。对此“特色”,监管层该不该管呢?笔者的结论是,该管!原因很简单,因为正是中石化等股票的涨跌让高层“政策底”论断的良苦用心大打折扣!
我们不妨从市场方面看看中石化的威力及其影响。10月28日,上证综指下探1067的低点,市场人士再度大惊失色:难道股改行情真能沦落到千点之下?但就在当天,中石化等指标股止住跌势,并在第二天放量上冲,基本稳住了大盘跌势。昨日,中石化再度“要挟”股指,大盘也随之滑落。而回想从1200点上方“摔下来”
的前期走势,我们便不难看出,上证综指俨然成了中石化主力机构手中的玩偶。
事实上,市场主力对中石化的分歧,表现出的便是政府意志、集团意志和市场意志的分歧,而笔者以为,在股改进行到“深水区”的当口,首先必须贯彻的,理当是顾及公平的政府意志。只有在政府干预下摆平集团意志,完成股改之后,才能有真正体现“效率至上”原则的市场意志。
事实上,当4月29日股改盛宴开启、5月10日三一重工(行情 - 留言)率先推出股改方案之际,中国股市便发生了质变:普遍分裂的畸形结构开始了熨平步伐,普遍逍遥的高管开始关注股价,普遍冷漠的股民开始萌动热情,而此前普遍批判着的各路“嘴巴”却开始严重分化。结果是,股改成为经济改革的焦点,而分化也成了中国股市的常态。从股票走势到对价方案,从证监会到国资委,从行情预期到股改前景,我们都看到了严重分化的影子。
但是,作为深度改革的象征性事件,股改是必须有人统领的,原则是必须有人确立的,所以我们才在纷纷攘攘的辩驳声中看到了两个不容动摇的股改原则:
其一,开弓没有回头箭,股改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其二,1000点是“政策底”,股改行情的跌落以上证综指的1000点为极限低点。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尽管关于股改的辩论一直没有停止,但一批批股改方案却在不停地推出。而被对价预期等因素降温后的股改盛宴再度跌近1000点时,便有了所谓“神秘资金”对中石化等超级指标股的狙击。
这似乎表明了,高层在关注股市结构性矛盾和股市效率的同时,也时刻在关注着股价的变化以及最低限度的公平;这也是对“股改不以股指高低论成败”言论的明确反驳。
而能够借以维持“政策底”的,恰是中石化为首的少数几只股权结构最为畸形的超级国企大盘股。但是,从行情启动到接近夭折的涨跌历程告诉我们,中石化也是一个暂时可资利用的怪胎。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了它,中国股市的走向就变得简单了许多,有了它,甚至可以节约部分护盘资金。
既如此,政府又何尝不能利用中石化呢?如果拿着中石化的少量流通股便可以要挟股改行情,那么政府为何不能统筹兼顾,制定计划,让“要挟”落空呢?事实证明,机构可以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的预期进行必要的调仓换股操作,但政府却必须在中石化这样的“怪胎”上周密布局。否则,股市大盘便难以“稳中有涨”,股改热情便会逐步冷却。
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下推出的股市怪胎必须通过股改手术才能变得正常,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的“输血”却不能因为股改而停止。对中国股市二级市场而言,中石化便是它的“心脏”,它搏动着能左右股指的超级大盘股的血液。虽然同样畸形,但在中国股市“大动脉”等别的器官正常之前,还是确保“心脏跳动”,能“输血”才好。
我们看到,近期的监管层实际上已经在给证券市场“造血”了。不仅最新一批股改公司的对价比率提高到10∶3.61,给对价预期的提升提供了可能,而且还颁布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办法,矛头直指股市最薄弱的基础部分,更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政策指导……所有这些,对股市都构成了长远利好。但是,鉴于股改正处于关键时期,股市结构依然畸形,券商机构依然疲弱,投资者信心仍需提振,因此,监控中石化等少数能左右股市涨跌的工作便有必要进行。
试想,如果事关民心的“政策底”被反复冲击,那么政府的信用何在?四年多的漫漫熊市中,我们的政府信用已经被股市侵蚀得太多,已经到了不能不“救市”的地步。如此,政府又何尝不能管管中石化呢?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