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凯 黄婧 发自苏州
一个半月前,记者收到一封转发过来的EMAIL,不觉吓了一跳。该邮件由两篇文章组成,分别用了《千万别去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和《园区十年的罪恶!》这样的标题。文章内容则直指苏州工业园区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工厂工人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这是否属实?接到邮件,记者马上向报社汇报。报社几经斟酌,觉得这个事情非同小可,它直接关系到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和苏州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决定对此切实调查核实。为此,记者近日前往苏州进行调查采访。
园区遭受严重污染?
《千万别去苏州工业园区工作》这篇文章,转述作者一个学医朋友的话说,苏州高新科技开发区内普遍存在“年轻病人患有与血液有关的疾病,而且恶性程度很高”的现象。
作者的这位朋友曾在三香路上的苏州市附二院工作,该医院靠近新区。从2003年进入该医院以来,这位人士开始关注来自新区的年轻病人。他发现病人的疾病,都与工厂的辐射有关。来自华硕电脑的操作主管宗先生,患恶性阻塞增生症(遭受外界辐射或是化学物质刺激后血液系统发生突变而导致的一种死亡率奇高的疾病)而去世,与他相邻一家电子厂的山东小伙子,也因M2(急性白血病的一种)与世长辞;一位姓毛的患者,居住新区EPSON工厂附近,患上淋巴瘤……
另一篇文章谈的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居住环境问题。文章称,工业园区附近的居住区,辐射问题十分严重,一位苏州大学物理系的老师,把上课测试磁辐射强度的测量仪带回家测量发现,测量仪的指数高得出奇。文章称,正是因为这些辐射,让园区看不到虫子,因为虫子早就死掉了。并且,园区一期开发的房子,都是和工厂混合着造出来的,“园区的工厂本来就是高度磁污染的电子加工行业,在半导体厂工作超过9小时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到头晕和没有胃口。”
“园区有很多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有些产品是根本不敢生产的,EPSON工厂还存放有毒气,而中国的苏州园区,就是给他们重污染企业提供的救命稻草。”文章作者异常激愤。
苏州工业园:生态没问题!
10月20日,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得知记者来意,工业园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已经对此做了调查。他拿出一份名为“事实胜于流言的园区生态”的材料给记者,并表示一切答复都在其上,他不再对此发表更多看法。
这份材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示,工业园区的各家企业都经过环保局审批并长期受其监督,“园区先后关停污染型企业80多家,并对区内30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环保监控,累计投入环保建设资金300多亿元”,“10多年里,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达200多个”。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15万园区职工,职业病例为0”,这是2004年体检得出的结论。文中指出,2002年后,每家入驻企业都要填写《职业病危害因素自检表》,由疾病防止中心实施技术审核,并每年定期检测。
文中引用了园区疾病防止中心卫生监督二科科长朱磊的话,“员工身体不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电磁辐射没有直接的关系。”“电磁辐射衰竭性很强,达到一定距离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第三和第四部分针对网文中所说的“没有蚊子”、“没有小鸟”作出了解释。文中表示,由于居民抱怨蚊虫多,今夏城管部门大力灭蚊。此外,金鸡湖清淤、夏季较为干燥也是蚊虫减少的重要原因。
至于鸟儿,文中引用了苏州生物研究专家赵肯堂的话:“鸟类减少是现代城市的通病。”具体原因有水域缩小、污染、植树造林品种单一、城市兴建、农田减少等等。
文中提到,园区曾委托江苏省辐射监督管理站对园区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进行了监测,共监测点位113个,结果表明园区电磁辐射环境良好,所有监测点位的电磁辐射强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在所有开发区中算是相当不错的。当记者问到是否可以介绍一些防止厂区污染的具体经验时,他表示并不清楚,并拒绝为记者介绍园区环保部门的专家。
园区数据不能说明问题?
在《园区十年的罪恶!》一文中,作者称发现园区辐射严重的,是苏州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师。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位教师真的做过检测?为此,记者来到苏大物理系。
“我们系确实有几位老师住在工业园区。”物理系不愿透露姓名的办公室主任向记者表示,并且他积极帮记者联系这些老师,以便记者进行核实。他表示,物理系并没有接到关于园区污染严重的反映,并且,他们也不知道是哪位老师做过检测。
那么,园区的辐射是否影响到居住呢?记者辗转找到苏大物理系博导、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狄国庆教授。刚好狄老师也居住在工业园区。
长期关注着电磁波与生物活动的狄老师表示,园区答复材料中的“所有监测点位的电磁辐射强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一强度是平均值,而“研究显示,人体各部位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是不一样的,并非平均吸收。”狄国庆举例说,比如手机辐射,根据波长可以算出,人的眼球对其吸收最为严重,而且眼球散热能力差,在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热效应时细胞会遭到破坏。他将眼球比作了一根天线,长期吸收电磁波可能导致白内障,而身体其他部位并不受太大影响。
这一可能导致白内障的磁辐射,如果按照平均值来算,也低于“国家标准”。电磁波波长不同,受影响的人生的病也不同。而且人体受磁辐射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短期内能显现害处,但对工厂内部员工影响会大一些,如果真的存在磁辐射,则可能在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出现症状。
虽然检测数据不能说明问题,但狄国庆同时表示,磁辐射的确会随着距离变大而迅速减弱,并且容易屏蔽。因此,只要工厂做好屏蔽设施,居民区离工厂不要太近,起码在100米之外,则问题不大。对蚊子和鸟的问题,他的想法与园区提供的材料差不多。
举报文章称,园区规划时是工厂和居住区混着建的。为核实是否准确,记者来到园区,发现园区内确实有一些小区距离厂房不足100米,仅仅只是隔着一条马路。狄国庆所住的小区位于星明路、苏慕路附近,小区后一路之隔便是两座工厂。他表示没有带仪器回家检测过,因此不能确定电磁波的情况,但他曾经去过其中一家工厂外的草地,回家之后觉得嗓子很不舒服。他认为很可能存在空气污染。
一切依照国家标准?
“目前我这儿没发现类似案例。”随后,记者来到位于三香路上的苏州市附二院(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职业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对记者说。该医生表示,辐射与疾病是否有必然联系,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和事实证明。她到医院数年,尚未发现类似案例。
“辐射要有辐射源。”苏州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蔡尚志站长说。蔡站长认可园区提供的那份检测报告,并称这是一份权威的检测结果。
“园区的电磁波辐射确实低于国家标准。”蔡尚志告诉记者。这一标准制定于1988年,他认为该标准比较严格,甚至比欧洲标准更为完善,历经17年仍然适用。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蔡尚志不止一次提到“国家标准”这四个字。当记者将狄国庆关于平均值不能说明问题的观点告诉他时,他只是笑笑说:“这个不是一回事。”并没有对其进行更多反驳。
“我们不清楚污染源在何处,什么在污染?”针对举报中说的现象,蔡尚志说。他表示,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明确的辐射源,而没有辐射源,就没有辐射,监督站也不可能进行检查,“如果有(污染源),我们可以去查。”
在谈话过程中,蔡尚志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说按照规定,如有可能造成辐射污染的设备,厂家必须上报政府及环保部门,并由后者对其进行检查审批。
虽然蔡尚志说至今为止没有发现过隐瞒不报的厂家,但人们有理由担心,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难免会有厂家存在侥幸心理,逃避检查。
不过,据记者了解,早在9月份,苏州市环保局在清查放射源专项执法检查中,有3家单位因未申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而遭到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限期补办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并分别处以1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罚款。这是苏州首次对涉源单位的违法行为开出罚单。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