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兴云 广州、深圳报道
中美第七轮纺织品谈判11月1日在华盛顿结束,尽管谈判在许多方面都有进展,但仍然没有达成最终协议。
美国纺织界人士透露,中方希望2007年及2008年进口增幅分别为两成和三成,但美国只同意在12.5%,以及14%。 美国贸易官员透露,原本希望在布什11月中访华前中美能化解纺织品纠纷,现在对此不敢太过乐观。
连续多轮谈判均未达成协议的结果,对珠三角长期以来靠订单生产,出口目的多为欧美的数以万计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来说,仿佛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在顷刻之间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一下子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彷徨
事实上,中美纺织品谈判失败的阴影犹如酒曲一般,在广东珠三角一带的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发酵。
在广东佛山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中美纺织品谈判失败带来的影响。据佛山纺织协会秘书长吴浩亮介绍,由于数轮中美纺织品谈判均未达成协议,给明年的市场规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对明年的生产计划一片茫然,完全处于观望状态。
根据佛山市外经贸局外贸科副科长黄铁的掌握,目前配额受限的九种纺织品占到佛山对美纺织品出口额的六成左右。
“一方面棉纱滞销,价格在下降,另一方面棉花的价格却又在上涨,这进一步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佛山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经理吴小勇表示,“由于订单减少,公司纺织服装的出口总额比原计划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对于像吴小勇所在的国营进出口企业来说,配额用完的直接后果是,除了正常的生意无法做之外,还损失了一大笔可观的炒卖配额的收入,吴小勇说,“实际上,国家对炒卖配额一直都是无法控制的。”
佛山一家著名制衣实业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表示,刚刚结束的秋季广交会接到的单比往届少了许多,“最没想到的是,交易会前几天竟然没有接待过一个美国客商,后来陆续接待了一些美国客户也大多是来咨询,很少有下单的,这在公司参加广交会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陈先生表示,由于从现在到明年还有一段空白区,很难保证原有的客户不会流失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及中东、北非一带,因为“低档次服装的进入门槛本来就很低,又没有特别的要求,很多地方都能做”。
求变
在中美纺织磋商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对美国市场仍然心存观望。佛山一些企业向本报表示,今后将致力于外销市场的多样化,逐步分散市场,不把市场仅仅集中在欧美,部分企业还甚至打算将产能转移到南亚、北非等地。
顺德益友服装有限公司此前一直看重欧洲,尤其是北美市场,“今年将把主要营销力量集中到开拓南美和南非上来”,总经理黄昊表示,“市场风险再次教会我们,不能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事实上,将产能转移至周边没有配额限制的越南、印度、甚至土耳其、非洲等地的想法,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赞同,佛山广通纺织进出口公司饶剑总经理的看法颇有代表性。
饶剑向本报分析说:“南亚、北非地区的法制往往不是很健全,商业运作也很不规范,再加之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导致事实上不可测的风险实在太多,同时转移产能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做到,所以还是宁愿再观望一下再说。”
广东另一个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积聚了2600多家各类服装生产企业,2004年产值达到123亿元的著名“牛仔之乡”广州增城新塘镇的情况与佛山也大体相似。
中美谈判未达成协议“对新塘很多出口美国的企业影响蛮大的”,新塘镇经济办林卫平主任表示,“现在很多企业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观望。”
“我们惟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中美政府之间能够尽快达成协议,否则这样一直没完没了地谈下去,导致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很被动,简直不知道明年的生产计划怎么安排。”广东省纺织协会会长柯惠琪对本报说。
前景
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国家商务部可能先按美国所要求的7.5%的增长率进行管理”,深圳贸工局有关官员在近期与深圳纺织企业沟通时透露。
因为如果不对输美纺织品进行管理,企业在出口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明年年初必定会短期内抢关,“疯狂”出口美国市场,这样一年的配额在几个月内就会用完。
不仅如此,为了抢关出口,企业间可能竞相压价,甚至会用空运等方式加快出口,利润更加微薄。同时美国可能会以此为由再度设限,造成中方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国的纺织业。因此,几经权衡后,国家商务部决定将暂时把输美纺织品数量“管起来”。
佛山中发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达利认为,“纺织业实际产能比外销和内需的容量加起来还多出大概15%至20%,绝大多数又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近期可能就会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一大批效益不好的企业可能将因此关门。”
因此,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企业自有品牌自然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柯惠琪认为,就广东的情况来看,“从面料设计到服装款式与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距离,这也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升创造了空间。”
吴浩亮表示,佛山已经将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今年7月,佛山纺织名镇西樵就宣布启动纺织产业基地十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共投入24亿元,将西樵打造成为集棉纺、织造、染整、床上用品、制衣于一体的产业链,引领纺织业实现清洁生产,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如果我们将纺织品平均出口价格从2~3美元,平均提升1美元,情况又会如何?” 吴浩亮表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左连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个国际贸易的格局来看,制约始终是存在的,因为国际贸易有一个平衡的问题,不可能无限扩大。”左连村表示,“其实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需要检讨的地方,比如对那些低质低效的纺织服装产品是否值得无限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贸易争端。”
中国纺织协会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纺织协会一直在告诫国内企业尽快调整发展战略,坚决采取多元化策略。一是市场的多元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二是产品的多元化。就欧美市场看,并非所有产品都有设限,企业完全可以灵活应变,及时调整生产那些还没有设限的产品;三是原产地的多元化,将产品的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不设限的国家或地区生产,避开配额限制。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