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2005年前三季:增长动力不足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1月07日09:3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金三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高速增长,物价低位运行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同比上涨2.0%,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CPI上涨0.9%,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没有如原来预期那样回落,主要是因为外贸顺差持续增加,并带动了工业高速增长。

  CPI的较快下降,主要是翘尾因素的作用,环比仍然增长了0.7%。

  房地产价格增长继续放缓。房地产价格的后续走势对我国明年经济增长影响重大。

  (二)投资小幅回升,消费持续强劲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逐月小幅回升的态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741亿元,增长27.7%,比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加2.4和0.6个百分点。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与去年持平。

  最近几个月投资增幅连续处于27%以上,并且是在投资品价格增幅相对于去年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投资增长依然较快。

  消费增长主要是因为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也说明上世纪后期大规模下岗分流对城镇居民消费心理的冲击大大减弱。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消费的自主增长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对今后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外贸增长趋缓,外资连续下滑

  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0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外资增长依然低迷。

  出口减速和进口增速,包含有一定合理回归的成分(上半年企业因预期人民币升值而加速出口和延期进口),同时也反映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在加大,这也预示着四季度乃至明年我国外贸顺差增长将放缓。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2005年我国外贸顺差对经济增长的名义贡献(外贸顺差名义增加额除以GDP名义增加额)一直较高,各季度分别达到49.4%、44.5%和40.2%,而2004年各季度外贸顺差对经济增长的名义贡献均为负值。在经济增长对出口和顺差依存度过大的情况下,外贸顺差增长放缓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与利用外资增长缓慢同时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加缓慢。外资增长缓慢与外资企业利润增长缓慢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观察。

  (四)货币供应量增加,外汇储备增长放缓

  200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也高于15%的预期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也低于15%的预期目标。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8.5%。M2和M1增速的差距逐月扩大。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

  尽管自6月份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逐月加快,但这主要因为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在增加,而更能反映投资和消费货币需求的M1和贷款增速依然较慢。“松货币、紧信贷”的现象依然存在,其原因,一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约束在加强,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使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减弱。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1-9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591亿美元,同比多增478亿美元。9月份当月外汇储备增加158亿美元,这是5月份以来单月外汇储备增长首次低于200亿美元,也是今年1月以来出现的最小增幅。

  外汇储备增长放缓,既与外贸顺差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下降有关,也与国际“热钱”流入我国减少有关。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要好于预期。因此,国际投行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的预测值。雷曼兄弟将200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值从9.0%上调至9.2%,将2006年的预测值从8.0%上调至8.7%;高盛集团对中国2005年的预测值由原来的9.2%调高到9.4%,对2006年的预测值由8.5%调高到9.0%。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加大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总供求均衡包括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从当前“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来看,我国总供求的总量是基本均衡的,但是总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加大。

  根据商务部最近公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状况调查报告》,今年我国商品市场出现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新情况。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占26.7%,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3.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差率由一季度的-0.61%转化为1.15%。

  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今年中期以后,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产能集中释放、供过于求的矛盾显现,导致行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回落、利润下降。近两年相对紧缺的煤电也出现过剩苗头,7月中旬以来,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主要产煤区的煤炭出矿价格降幅达到10-20%,煤炭库存开始增加。电力供求缺口缩小,缺电的省份从去年的25个减少到目前的少数省份,前期四部委联合发文紧急叫停了32个违规电站,电力过剩也将在一两年内出现。

  与此同时,一些资源类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仍然突出,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依然较大。海关统计显示,前3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2亿吨,增长31.7%;原油9396万吨,增长4%;煤炭进口1849万吨,增长44.6%;大豆1953万吨,增长39.9%。

  可以预计,上游资源类产品短缺和下游制造产品饱和的结构性矛盾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通胀压力和通缩压力将长期并存,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的难度都将比以前加大。

  (二)企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分化更加明显

  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的利润增长总体大幅下降,亏损额大幅增加,不同行业的效益出现明显分化。

  前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8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增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如果说利润增速下降有合理回归的成分,则亏损急剧上升就值得注意了。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32亿元,同比增长57.6%,增加了5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804亿元,增长93.5%,增加了95.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下降2%)。

  在39个工业大类中,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7.8%、75.1%、44.9%、124.6%、78.5%。钢铁行业增长20.5%,化工行业增长17.9%,电力行业增长6.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31.7%,化纤行业下降25.2%,建材行业下降14.2%,电子通信行业下降6.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亏损127亿元。

  可以看出,企业效益变化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开采、钢铁、煤炭、化工、纺织业五大行业(上半年,五大行业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99.1%,而石油开采一个行业就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6.1%),亏损主要集中在其它行业;二是上游行业尤其是资源开采行业利润持续高速增长,而下游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行业效益迅速分化,有经济周期导致上下游产品比价关系调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资源约束和行业垄断。利润集中和高速增长的行业基本都是垄断性强的行业,利润下降的基本都是竞争性的行业。由于掌控国家资源,而且又存在事实上的垄断,石油开采等行业很容易制造垄断高价,并通过成本转嫁的形式从下游行业获取超额利润。这同时导致了下游行业的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据国资委统计,当前28个下游行业中有21个主营业务成本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

  由于下游行业在投资和就业中占据了主要比重,它们的效益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并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这是后续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在继续增加。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2079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5760亿元,同比增长16.2%。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运转,还会降低企业获取贷款的能力,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三)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初显不足

  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3点,比6月份回落0.3点,与3月份基本持平。在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子指数中,预期个人或家庭收入在未来会有所增长或保持不变的消费者占62%,预期总体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消费者则占54%。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评价的满意指数从6月份的93.8点回落到92.8点。其中,认为目前为轿车购买适当时机的消费者只有10%,较6月份低3个百分点;认为目前为商品住宅购买适当时机的消费者只有16%,较6月份低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并不十分看好,这必然会影响到消费预期。居民在购车和购房方面持等待心理,既和汽车、住房价格下降(或涨幅下降)有关,更和收入预期下降有关。

  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6,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5.0点。从行业看,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略有提升,其他行业均为下降;从企业类型看,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提升,其他类型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下降12.9和2.0点,小型企业提高2.0点。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差异与不同行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基本吻合。

  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动力,作为先行指标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不同程度地下降,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已经初显不足。因此,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保持价格水平稳定,改善收入预期应该成为宏观政策的一个着力点。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民营经济和小企业。

  (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

  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体制最大的改革措施莫过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7月21日我国开始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稳定走强的态势。9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突破1:8.09,9月末达到1:8.0930,相对于汇改前已升值2.2%以上。

  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实际上也是升值幅度)要比预期小很多,各方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没有减轻。这种压力实际上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市场层面,另一个是政治层面。

  从市场层面看,在今年7月份汇率改革之后,热钱仍然涌入亚洲市场,在7、8月形成两波浪潮,这些热钱主要是赌人民币将继续升值。但是到了9月份,市场发生了变化。在离岸NDF市场上,人民币远期交易价格已经开始显示弱态,没有达到12个月升值3%的预期。同时,国内“热钱”流入也减少,外汇储备增幅出现下降。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5年第三季度例会也认为,远期市场升值预期幅度有缩小的迹象。

  实际上,由于我国外贸顺差在缩小、房地产业正处于调整阶段,美联储在连续加息,来自市场层面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确实在减轻。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尤其在今年年底,美国国会可能会发动对中国征收27.5%的关税,以促使人民币升值。这必然会给我国经济运行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有人认为,随我国出口的减速和外贸顺差的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自然减轻。但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了某些大国的一件政治利器,甚至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利器,随时会在政治需要时挥舞起来。越是在中国出口下降、国际收支可能恶化的情况下,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打压中国经济发展的效果越明显。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来自市场层面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减轻,但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可能会更大。至少,我们要在心理上、政治上、经济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全年发展趋势及预测

  (一)经济增长

  总体上看,在自身的惯性作用下,四季度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当前稳中略降的态势,三大需求会出现“两稳定一回落”,即: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而净出口会逐月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上一下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受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影响,增幅将继续回落;同时,由于利润明显滑坡,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也有所减弱,这些都会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放慢。另一方面,“瓶颈”行业和社会领域的投资将继续高速增长,近期的新开工项目、在建工程项目明显增加,计划投资资金大幅增长,财政基建支出增长加快。这一上一下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稳定在当前的增长水平附近。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综合结果为: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7%左右,与2004年基本持平。

  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十分看好,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在第四季度也不会迅速下降,今年的消费还不会受到预期的较大影响。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综合结果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比2004年略有下降。

  出口将明显回落,进口将小幅增长,外贸顺差将继续减少。四季度,国际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的影响将初步显现,并影响到我国的外部需求。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后续影响也将在四季度显现出来,加之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今年四季度出口增长将逐月小幅回落。而进口在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影响下,将温和回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综合结果为:全年出口将增长28%左右,进口将增长18%左右,贸易顺差将达到970亿美元左右。

  综上分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增长9.2%左右,比2004年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物价水平

  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自6月份以来,有关我国会不会陷入通货紧缩的讨论开始出现,9月份0.9%的CPI涨幅使这种争论更加激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年全年的物价水平(以CPI为主)做一个预测。

  从CPI的构成来看,当前8大类商品价格涨跌不一,而不是全部下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食品价格(主要使粮食价格)自2月份以来持续下降,成为CPI下行的最大压力(食品类在CPI的权重最大,超过1/3);居住类价格(主要是水电燃汽价格)始终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成为CPI上行的最大动力;其它工业品价格或者小幅上涨,或者跌幅减缓,成为CPI上行的新动力。

  后一点尤其应该引起注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自3月份以来跌幅一直在减小,到6月份由负转正,并逐月上涨;交通通信类价格跌幅也一直在减小。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前期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投资和消费持续增长的缘故,它反映了价格传导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在今年四季度仍将发挥作用。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9月份当月CPI涨幅下降到0.9%,主要是由于翘尾因素导致的:翘尾因素从8月份的0.9%下降到9月份的-0.1%,而新涨价因素却从0.4%增长到了1.0%。与CPI增速下降相反,新涨价因素从6月份的0.2%逐月上升到9月份的1.0%。同时,CPI月环比增长速度也从6月份的-0.8%上升到9月份的0.7%。也就是说,真实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6月份以后是持续上升的,这种上升也正是居住类商品和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反映。

  由于价格传导具有惯性,并考虑政府调价的因素,第四季度CPI的涨幅将会略有增加。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综合结果为:全年CPI同比将会增长2.2%左右。

  所以说,今年不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又如前文所分析,在我国,由资源类产品短缺导致的通胀压力和由制造产品饱和导致的通缩压力将长期并存,宏观政策不能仅关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必须在两种压力中间保持平衡。

  (作者系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博士)

(责任编辑:王燕)



共找到 17,777,244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