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志雄 北京报道
对于投资金属行业的人来说,可以背不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但是却不能不清楚发改委调控的“元素周期表”。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最新更新”栏目中发布“铜预警”——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表示,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我国将形成近370万吨铜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而一旦供需关系造成价格波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和金融风险。
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告诉记者,贾银松是10月26日在第三季度工交经济运行发布会做出上述表示的。此次会议上,贾做了主题为“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报告,并透露:“在几大有色金属行业中,钢产业已经有了发展政策,铝产业的发展规划9月7日已经过国务院同意,近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现在国家正开始对铜冶炼进行宏观调控,而下一个调控目标则会是铅。”
上述人士表示,发改委在过去一年多中的宏观调控举措不少与基础矿产相关,调控的目的不只是对产业发展有所保障,亦希望借此使中国矿产加工业在国际竞争上掌握主动权。
与铁矿石上遭遇的尴尬相同,在多种有色金属上,中国这个大买家却没有太多定价发言权,其根源之一在于无序的内耗。“好几个行业都是这样,价格好的时候,谁的话都不会听的。”一位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如此演变的结果是,市场行情差的时候,则成为发改委调控的最好时机。
对于铜冶炼行业来说,这样的时机似乎已经来临。
畸形膨胀的下游产业
“铜、铝等产业的产业链基本上都是由上游的金属矿开始冶炼,然后电解,最后是加工。一般而言,后一道环节上的规模总是比前一道要大一些,但中国的情况是大的比较离谱。”一家有色金属公司负责人说。
贾银松在报告中表达了发改委对铜产业发展现状的担忧:加工能力大于冶炼能力,冶炼能力又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我国铜矿山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40%,而冶炼能力仅能满足电解能力的63%,三者的比例关系为12.54。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建、拟建的铜冶炼项目有18个,建设总能力达205万吨,是2004年底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左右。
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我国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让贾银松尤其担心的是,这些铜企很可能会重蹈电解铝行业的覆辙。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铝工业高歌猛进,铝业的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大干快上,铝矿供应不上,大量小矿随地而生,不仅对铝矿资源破坏严重,还消耗掉大量的电资源。
“铜加工产业和电解铝一样,盲目扩张后就是供需失衡,价格下跌,结构调整,企业停产。”贾银松警告说,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和金融风险。
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类似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有色金属,甚至包括焦炭等行业——因价格上涨“大跃进”,然后恶性竞争,而后哀鸿一片。
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亦显示,目前铜行业在建、拟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00亿元,其中有大量的银行贷款。铜冶炼行业如果出现亏损局面,形成不良资产,无疑将会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受损,增加金融风险。
铜产业政策正在制定
贾银松表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快制修订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中国铜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对新建铜冶炼项目进行规范管理;规范铜冶炼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的力度;加强信息引导和舆论导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采取果断有效措施,制止盲目投资、违规建设的势头。
发改委分析认为,铜行业高速增长的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力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短期内供求严重失衡,铜价一路上扬。这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业快速扩大铜冶炼能力的积极性,造成了铜冶炼行业盲目扩张的局面。
而国内一些铜矿企业的看法则和国家发改委存在分歧。反对观点认为,我国铜冶炼产能的扩张是内需拉动的结果——2000年以后我国铜消费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而且铜行业不是高污染行业,不可将铜冶炼与电解铝等同。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截至2004年底,我国粗铜冶炼能力达163万吨,当年粗铜产量132万吨,电解铜产量217万吨,铜加工材产量416万吨。而当年全国铜的消费量为450万吨铜(含精铜320万吨)。而国内铜精矿资源和废杂铜回收提供的数量有限,还需要通过进口(包括铜精矿、粗铜、废杂铜、电解铜和铜材)满足市场需求。
而实际上,由于我国近两年铜冶炼项目的大干快上,产业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
摩根大通今年8月提供的研究报告称,“铝及锌价已于2005年3月见顶,并于近几个月来有所回落,而另一方面,极低的存货水平持续为铜及镍价带来支持”,但报告进一步指出,“相信铜及镍价将在2005年下半年下跌”。
另一方面,铜冶炼产业的迅猛扩张亦给国内资源及环境带来极大压力。目前我国已探明的铜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5.5%。新探明的资源大多处于边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期内难以开发利用。而现有许多矿山资源逐渐枯竭。铜冶炼又是主要的高耗能行业,同时在冶炼过程中还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而在新上项目中,部分企业甚至仍然采用能耗高、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与设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些金属加工行业短视性的过度扩张,如果国家不出面遏制住,潜在的恶果很多,只有我们国内的产业调整到位,才有可能进一步争取产品及原材料的定价发言权。 (责任编辑:姜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