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众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但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老牌汽车企业,大众在此时反省充其量算是亡羊补牢,而其他企业盛宴狂欢般的扩产行为,也不过是重复了大众的老路。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汽车业已经到了大洗牌的前夜。 在行业利润损失殆尽,价格战仍愈演愈烈的今天,你可以充分体会到那些来中国淘金的跨国企业背后的复杂心态。虽说他们各有图谋,但是几年来诸侯割据,却始终维系着某种平衡。而今,井水不犯河水已经成为往事,有钱大家赚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汽车业的格局将再度被打乱。
    已有大众惨遭滑铁卢的例子在前,再也没有一家愿意自我否定一番,而被媒体称之为“进步”的企业了,但大众意识到的问题却凸显出行业的共性。那项名为“奥林匹克计划”的全新中国战略证实了大众的产能扩张是错误的。为了将其在华生产成本降低40%,大众必须停止产能投资,以拯救市场份额从5年前70%下挫到目前18%的中国市场。
    市场占有率,这个最具有实力鉴证价值的元素已成为大众不愿再提的尴尬。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愿意追随大众来降低自己的产能,相反,他们的产能扩建工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虽然有关机构称,从2003年开始的汽车企业扩产所引起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在今年已经达到一个高峰,估计今年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至55%,但除了大众一家在卧薪尝胆之外,其他企业仍然执迷不悟。
    虽然通用在北美市场每况愈下,但在中国市场却始终特立独行,在产品推广上常常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这也使其成为最讨好中国消费者的美国企业。目前,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完成了包括浦东金桥(行情,论坛)南厂、金桥北厂、烟台东岳汽车和沈阳北盛汽车在内的四大整车生产厂和浦东金桥(行情,论坛)动力总成、烟台东岳动力总成两大动力总成的生产建设布局,年产能达到48万辆。由于其市场销售成绩与上海大众平分秋色,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很难说其不会继续扩大产能。
    与之相比,现代起亚就像一个冒冒失失闯入“大腕”聚会的乡下小伙,是它不经意地改变了汽车圈的游戏规则,玩兴正高的它显然没打算有所收敛。其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东风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近期都启动了第二工厂的建设,前者规划产能43万辆,后者规划产能50万?60万辆,为的是实现现代起亚2010年在中国年产100万辆的目标。
    丰田就像一个行事诡秘的老者,每走一步都透露出城府和老到,表面上看是“顾客至上”商业哲学的忠实信徒,实际上更像个精明的生意人。据了解,一汽丰田第三工厂预计在2007年7月中旬正式投产,计划三个工厂的总产能要达到50万辆,配合广汽丰田的30万辆产能,到2010年,丰田要在中国市场实现年产80万辆的目标。
    其他跨国企业中,铃木中国20万辆扩产工程已经正式竣工,福特计划将产能从15万辆提升到2007年的36万辆,标致雪铁龙和日产也将在明年和后年产能分别达到30万辆。
    国内的自主品牌也有大动作。他们张狂迅猛的行事风格更加引人注目,瞄准中低收入阶层需求的定位和挤毛巾式的低成本战略是他们的优势,在远景目标的规划上丝毫不亚于跨国集团。吉利上周又在兰州和湘潭布局了两大基地,计划到2010年,国内产能达到7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0%。
    很多人将汽车业利润下滑的原因归罪为企业盲目扩大产能,理由是消费者购车能力有限,虽然产能扩大了,但市场并没有同步扩大。由此看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在分别达到45万辆产能的时候止步,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那为什么仍有厂家疯狂扩产并乐此不疲呢?他们似乎对中国市场的未来需求充满了乐观。当然,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他们对自己的市场占有能力充满了乐观。国内15家主要轿车企业,每个都计划占有10%的市场份额。最保守也有5家会被淘汰,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市场的任何不良反应都会给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投以阴影,而市场占有率的逐渐缩小也会陡增企业的危机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是正常范围,因为企业需要有25%左右的产能储备,用于预防市场波动对企业生产和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有的企业甚至将产能储备作为威胁潜在对手的手段。前几年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这种手段显然相当奏效。在那个好年景,企业无不为自己有价无车而烦恼,尽管价格高得离谱,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取暴利。而现在,新车上市都很难引起购买热潮,以前厂商一贯的伎俩是高开低走,现在推新车却争着比谁压的价更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维富表示,汽车市场存在阶段性扩张的特征与财富分配状况有关。现在汽车产能已经超过600万辆,从市场需求上看,有一定程度的过剩,但不是很大。从消费趋势上看,前两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呈现排浪式增长,导致汽车生产快速扩张。但消费高潮过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潜在消费人群的汽车消费需求受到了明显抑制,而汽车生产厂家还在扩大生产,产量与市场需求必然出现反差,造成产能过剩。
    事实上,在过去10年里,中国汽车销量每年以22%以上的速度增长。那些背负“盲目扩产”罪名的企业面对这个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市场,仍然对他们的投资决策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中国汽车市场无限的商机完全可以让他们忽视对生产能力过剩的忧虑。
    但周维富认为,消费热点的出现通常以5年为一个阶段。汽车属于耐用的高级消费品,从现在的居民消费水平和财富分配状况来看,近两年内,汽车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热点行业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周维富所说的“5年周期”成立的话,汽车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将是必然的。有人说大众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但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老牌汽车企业,大众在此时反省充其量算是亡羊补牢,而其他企业盛宴狂欢般的扩产行为,也不过是重复了大众的老路。他们为什么不肯停下来审视一番呢?或许他们对中国市场太有信心了,又或许产能扩张是他们互挖陷阱的另一种方式。毋庸置疑的是,不管企业的财力有多雄厚,耐力有多惊人,当其在价格战中陷身于利润沼泽的时候,势必会幡然醒悟。当然,在这场让各企业为之颠狂的产能大跃进中,一定会有胜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