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深圳好易通科技公司日前对外宣称,其商标“HYT”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遭遇恶意抢注。创维、科健、招商银行等一批深圳知名商标也面临在境外被抢注的风险。业内专家称,中国品牌商标已进入国际抢注高发期,商标国际维权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国外小公司经常抢注知名商标,一些国际跨国公司公然利用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1999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HiSense”商标。该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在中间的字母“S”处有大小写区别,两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商标纠纷。
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都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在每年超过100起的商标国外抢注案件中,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
按照国际惯例,商标保护具有地域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注册在先原则。因此,不论被抢注商标的企业放弃原商标另创品牌,或是高价回购,抑或是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被抢注的商标,都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延缓其产品占据市场的时间,降低市场份额。因此,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应引起中国企业的警醒。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患有“商标短视病”,商标管理意识薄弱,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缺乏自我品牌市场的“监测预警”。专家建议,如果某个企业想走向国际市场,在确定某个商标为主要商标后,应到发达国家和目标市场尽早注册。 (责任编辑:桂衍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