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思想,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着力点。研究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尤其是目前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施政思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收入差距扩大对总体消费的影响
    1983―2004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收支及消费倾向的变动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此间呈总体下降的趋势,90年代之前不稳定,90年代之后持续下降。对于这种变动趋势除了用一般意义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解释外,还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很大的关系。
    (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尤其是分配体制的变革,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高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83年的2.59:1上升到2004年的6.46:1,中间虽然有过波动,但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的变化带来消费倾向的不同进而对城镇居民总体平均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见表一)。一方面,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迅速,有效消费需求随收入增长不断得到满足,但其消费倾向不高,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慢,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得不到释放。1992年以前由于居民收入差异不大,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水平持平,中等收入户以下的消费倾向几乎都大于平均消费倾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比较高。1992年以后,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但同期最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分别由1992年的0.73和0.75下降到2004年的0.60和0.65,进而影响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表一: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及其平均消费倾向变动对比表
年份 最高最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倍) 平均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3 2.59 0.94 0.98 1.00 0.94 0.91 0.91
1984 2.58 0.87 0.94 0.92 0.88 0.83 0.80
1985 3.13 0.95 1.16 1.09 0.92 0.94 0.96
1986 2.85 0.95 1.03 0.99 0.94 0.98 1.03
1987 3.13 0.89 0.97 0.95 0.92 0.84 0.81
1988 3.07 0.95 1.02 1.02 0.96 0.89 0.86
1989 3.22 0.93 1.01 1.00 0.95 0.68 0.84
1990 3.01 0.87 0.98 0.94 0.87 0.82 0.80
1991 2.78 0.90 0.99 0.97 0.90 0.90 0.81
1992 2.94 0.81 0.92 0.87 0.82 0.75 0.73
1993 3.3 0.77 0.92 0.83 0.78 0.73 0.69
1994 3.63 0.77 0.89 0.85 0.79 0.71 0.66
1995 3.29 0.77 0.87 0.83 0.80 0.73 0.68
1996 3.53 0.77 0.93 0.85 0.79 0.71 0.67
1997 3.8 0.78 0.89 0.89 0.80 0.72 0.66
1998 4.13 0.77 0.90 0.86 0.80 0.74 0.65
1999 4.07 0.78 0.89 0.86 0.79 0.76 0.69
2000 4.27 0.77 0.95 0.86 0.79 0.78 0.68
2001 4.67 0.74 0.93 0.82 0.76 0.71 0.63
2002 5.88 0.73 1.34 0.93 0.80 0.66 0.54
2003 6.12 0.72 0.90 0.85 0.77 0.68 0.58
2004 6.46 0.71 0.89 0.83 0.72 0.65 0.60
    (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支出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的比率。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深化,城镇居民储蓄意识增强,即期消费支出下降,导致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1983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异及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见表二)还表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除了受前面所提的社会改革等显性因素影响外,也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而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边际消费倾向除个别年份差异较大外,则基本呈下降趋势,两者之间为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是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快,占收入增长份额的大部分;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慢,占收入增长的小部分,而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并没有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90年代中期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消失以及企业改制等因素促使城镇低收入群体加大储蓄力度,以求规避风险,满足未来预期消费,进一步抑制了即期消费,加之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份额和速度远没有达到满足自身消费的尺度,有限的收入增长难以有效推动消费的增长。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低收入群体对消费需求的抑制成为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的重要原因。表二:不同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比表
年份 平均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3
1984 0.49 0.71 0.52 0.57 0.42 0.23
1985 1.44 11.26 3.30 1.18 1.40 1.61
1986 0.93 0.36 0.51 1.04 1.58 1.81
1987 0.51 0.25 0.53 0.81 0.16 -0.36
1988 1.22 1.29 1.37 1.17 1.18 1.19
1989 0.79 0.99 0.94 0.87 0.01 0.71
1990 0.57 0.82 0.66 0.41 -1.04 0.57
1991 1.47 1.08 1.40 1.59 4.38 1.95
1992 0.47 0.66 0.46 0.48 0.19 0.47
1993 0.64 0.88 0.65 0.61 0.68 0.55
1994 0.74 0.81 0.95 0.84 0.65 0.58
1995 0.79 0.77 0.76 0.82 0.83 0.79
1996 0.78 1.56 1.05 0.74 0.59 0.63
1997 0.90 -4.12 2.36 0.93 0.84 0.59
1998 0.55 -9.77 -2.44 0.75 1.26 0.50
1999 0.87 0.75 0.86 0.68 1.12 1.42
2000 0.74 1.78 0.78 0.85 0.90 0.59
2001 0.38 0.46 0.16 0.26 0.09 0.29
2002 0.67 -0.05 -0.09 3.25 0.29 0.33
2003 0.60 0.07 0.45 0.52 0.86 -10.09
2004 0.58 0.61 0.61 0.35 0.47 0.74
    二、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关系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一)平均消费倾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回归分析。通过对1983―2004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对消费有重大的影响。为了从实证的角度诠释这个问题,我们对1983―2004年间山东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此间最高、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见表三)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Y=1.035-0.056X
    其中:Y是平均消费倾向,1.035是固定常量,-0.056是系数,X为最高、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
    从系数A=-0.056可以看出,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差距是负相关关系,收入差距越大,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就越大。1983―2004年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0.24,此间收入分配差距从1983年的2.59倍扩大到2004年的6.46倍,扩大了3.87倍,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此间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消费倾向降低了0.22,对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为91.7%,足以说明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力。表三:1983―2003年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差距对比表
Y X
年度 平均消费倾向 最低与最高收入户收入差距
1983 0.944131737 2.590564957
1984 0.870970439 2.577123371
1985 0.953247124 3.129908428
1986 0.950979027 2.85198236
1987 0.893431267 3.134901584
1988 0.946020972 3.067748445
1989 0.925365994 3.220210381
1990 0.869053378 3.009406149
1991 0.898819562 2.780597206
1992 0.8097727 2.944907836
1993 0.774082733 3.297960595
1994 0.765076821 3.630607742
1995 0.770501492 3.290205248
1996 0.771127797 3.533869062
1997 0.778417366 3.801172058
1998 0.770241335 4.127964311
1999 0.777247562 4.070340028
2000 0.773809432 4.265039839
2001 0.739664952 4.671425022
2002 0.73496487 5.880615322
2003 0.722549408 6.121192577
2004 0.707129840 6.460850170
    (二)未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关系的变动趋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假说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在经济增长初期会逐渐加大,后期阶段又会逐渐缩小。国内有关权威机构论证,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收入分配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基本遵循倒U形理论假说,并且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之时将是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依据山东省确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我们预测:2015年左右,全省的平均消费倾向将稳定在0.6左右,此后在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和税收政策调节强化的作用下,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扭转并逐步缩小。基于近期收入分配差距仍将不断扩大的现实,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认识到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持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收入差距扩大对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收入差距扩大引起不同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差异。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少数人聚集了相当多的财富。根据2002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资料,月收入4000元以上、占调查户3.60%的高收入户的总资产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21.55%,但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力量。而对大多数中低收入消费者来说,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于是高、低收入户的消费现状使消费市场出现了断层:一方面,有购买力的中高收入消费者对于万元级、十万元级的消费已基本满足;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尚在成长,其消费需求虽然潜力巨大,但是相对于他们的消费目标还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而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万元、十万元级的商品消费,如住房、汽车等)仍在积蓄之中,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消费需求的实现和消费市场的形成出现断层,影响了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潜力的发挥。
    (二)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不同地区消费需求的差异。山东省是一个拥有九千多万人口的大省,但由于各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不同,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较大。2004年,全省17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东营市是最低的菏泽市的1.9倍。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全省消费市场的地区层次差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层次不断升级;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消费需求滞后,尚处于消费积累型时期。2004年青、烟、威三城市平均人均消费性支出(8456.79元)是西部三城市(德州、滨州、菏泽)平均人均消费性支出(5662.78元)的1.49倍。
    (三)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不同职业群体消费需求差异。由于行业垄断、职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引起不同行业收入差异,产生了收入不同的职业群体。高收入职业群体依仗占有的稀缺资源、行业特权和社会福利等,无预期收入和消费支出之忧,不断趋向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低收入行业群体则在尚不能满足其基本消费需求的状况下,积累有限的即期消费能力以应对未来的预期消费支出,造成有效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层次在低位徘徊。
    (四)收入差距扩大引起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化。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引起收入分配变化直接导致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在消费层次、消费阶段和消费领域的变化,再加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习惯,这也会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变化。高学历的消费者倾向于文教娱乐为主的精神消费,而低学历的消费群体则倾向于食品衣着为主的物质消费。按户主文化程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山东省研究生的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未上过学的2.5倍。
    四、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一)增加收入,做大蛋糕。理顺收入分配与消费关系的首要前提是增加收入,没有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针对城镇居民的刺激消费政策都不会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源泉,广辟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是对低收入群体最有效的保障,是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根本之策,也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确保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容量,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二)打破垄断,消除不正当竞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温床,它使一部分行业或个人通过独占资源和不法手段获得高额收入,同时剥夺了其他行业或个人获得其圈内财富的可能。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限制和打破垄断,逐步消除行业壁垒,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资本在行业之间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促进行业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发育中等收入阶层创造条件。对少数特殊的垄断行业,要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分配差距无节制的扩大。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中低收入群体释放消费能力。按照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预期,扩大其消费能力,满足其有效需求,对于促进消费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投资,尽快消化转制成本,以减轻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所承担的改革成本,在建立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化、网络化和便捷化的原则,健全社会综合救助服务体系。
    (四)关注城镇贫困群体,保障其基本消费。由于现时期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导致形成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状态是对消费增长的一种羁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镇贫困群体递进至中等收入群体,对改善这种社会结构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安置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就业和生活,加强对特困职工的生活补助,保证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根据经济发展确立“三线”最低标准,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益。要把扶持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扶贫解困的关键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特殊的就业援助。
    (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新的个税法的实施,税收将成为调节个人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手段。为此,要逐步理顺分配秩序,推进职工收入工资化、工资收入货币化,减少工资外收入和实物性福利。
    注:居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金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消费者根据个人收入形成的购买消费品的心理倾向,用以衡量消费者对购买行为反应的敏感程度。消费倾向可分为两种形式: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是指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后者是指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