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暖风频吹沪综指却无奈跌破千一大关
股改行情急需增量资金解“近渴”
上周,两市大盘震荡下挫,沪综指跌破1100点大关。
最近,深沪股市消息面可谓暖风频吹:11月2日,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3日,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近期不会重启IPO;4日,保监会表示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已超1150亿元;10日,由五部委联合召开的股改座谈会指出,股改已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将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改革……按理讲,利好消息不断,行情应有所表现才是,但上周股指不涨反跌,令不少投资者犹如雾里看花。
其实,市场永远是对的。此番行情转弱,资金面吃紧当属主因。
基金赎回愈演愈烈
基金三季报显示,除货币市场基金外,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第三季度共约被净赎回187.69亿份。上周五,两市基金持仓排名前50名的重仓股上周只有17家是上涨的,却有30家是下跌的品种,基金赎回愈演愈烈。这一点,从G股的分化走势也可清楚看到。据统计,上周五两市新老G股已达120只,处于贴权状态的达83只,平均贴10.04%。其中由基金重仓把守的大盘蓝筹股占16只,如G宝钢、G长电、G上港、G申能、G上汽、G通宝、G新钢钒(行情 - 留言)等。有趣的是,上周五这16只G股均处贴权状态,平均贴权13.6%,高于83只贴权G股的平均水平。
眼下,G股板块的市盈率仅为11左右,远低于全部A股17.2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甚至已有十几只G股跌破每股净资产,G股投资价值日益显现。既然如此,多数G股控股股东越增持,其股价何以越下跌呢?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基金在这些G股上采用打压出货的策略,而对一些没有增持承诺的小盘G股却采用拉高出货的策略。像G宝钢、G广控、G三一、G上汽、G通宝、G新钢钒等,打压出货相当于“批发”,不愁控股股东不接货。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增持承诺的14只G股,绝大多数护盘失败的奥妙之一。
有迹象表明,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社保基金、QFII、保险机构、企业年金这四类长线机构延续了三季度的增仓态势,但它们并非随意建仓,通过赎回机制,借助基金重仓股打压建仓才是它们的真实愿望。因此,短期来看,四类长线机构的建仓未必能缓解年底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基金作为主力机构投资者,其手头现金捉襟见肘,重仓股跌跌不休,大盘岂能一路高歌?
股改提速引发扩容忧虑
上周,由五部委联合召开的股改座谈会被视为股改提速的具体标志。此次股改座谈会上的一个重要信息是,135家地方国企和39家央企要积极股改,这些公司要尽快做出股改方案并及时作出申请。有分析人士评价,如果这135家地方国企和39家央企都成功股改,那么股改就基本完成了市值的70%以上。
众所周知,股改提速难免引发股改对价股的扩容。据统计,一、二批试点共产生45只G股,对价所带来的扩容为32.46亿股,相对于股改前增幅为19.89%,流通市值约增182亿元。而全面股改启动后,对价股的扩容压力显然远远大于试点期间的,即使按10送3的对价比例,将引发600亿股左右的对价股扩容,按两市目前4.6元左右的平均股价计,新增流通市值将达2760亿元。要知道,这还未算上一年后非流通股分期流通的扩容压力。
社保海外投资倒计时
日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表示,社会基金海外投资不久会有实质性进展。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社保基金的股票和债券投资总额度为1150亿元,占其总资产的60%。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社保基金开闸海外投资所引发的A股“抽资效应”不可小觑。
当然,从长线来看,企业年金每年约能带来200亿元的增量资金;保险资金平均每年增量入市规模在200亿左右;社保基金平均每年入市资金在200亿元以上;QFII的总投资额度正由40亿美元扩容至100亿美元,若50%流入股票市场,增量资金也有240亿之多;基金规模在不断增长,尤其是银行系基金的加盟,预计每年可增长期资金1000亿以上……按目前3万亿元左右的总市值,全部A股公司完成股改后,每年非流通股的减持上限为5%,减持市值极限为1500亿元,资金供给颇为充裕。但问题是,这些都是“远水”,难解眼下资金面吃紧的“近渴”。
看来,稳定股改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关键还得有加速增量资金入市的措施来配合。(向长富)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