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纽约商交所十二月的原油期货收盘价比前天又下跌27美分,至每桶57.53美元,创下7月底以来原油期货的最低收盘价,盘中还一度跌至每桶56.93美元。笔者计算,自8月底“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原油价格从每桶70.85美元的历史高点回落,已经累积跌幅14美元,持续下跌19.76%,而在过去的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是下跌,全周累计下跌3美元,跌幅5%。 而且正在逼近56美元一桶的转折点。
《福布斯》杂志的估计更加乐观,它预测,油价将在1年内回落至每桶35美元。为什么这样乐观,因为往年在冬季来临之前很久,油价已开始大涨(在春节左右回落),而今年却是大跌。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科学发展观效应
国际原油价格为什么出现反季节的大幅度走软,许多分析师归结于各国政府的未雨绸缪,如美国的原油库存在10月大幅度增加,加上天公作美,气候温暖,冬季有姗姗来迟的迹象等。其实,今年油价的反季节表现最关键因素却是中国。
近几年,中国的石油需求超常规增长,从出口国变成进口大国只有两三年就超过了日本和欧洲,2004年的增长率更高达15%。更令市场担心的是,由于中国GDP持续高速增长,国际上对中国的原油需求预期一再大幅度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国际炒家一边鼓吹油价100美元一桶已经在望,一边拼命拉抬油价,诱使中国多买,在高价位接货。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中国买家没有上当,在油价飞涨的大“牛市”中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头脑清醒。在能源战略上,立足替代,立足节能,广开勘探,扩大产量。同时,利用高油价环境逼迫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淘汰高耗能产业。数据显示,这些举措在2005年已经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11月10日表示,中国2005年石油消耗量预计只增长6%,增幅较去年的19%大幅回落,而且出现近几年来难得见到的低于GDP的增长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今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只有1.3亿吨,成品油进口更是下降了17%。根据海关总署11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至10月份进口成品油2569万吨,下降15.8%,其中10月份当月进口245万吨,同比下降9%。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只增加了5.7%,至1.1亿吨。
以上数据及新的预测无疑影响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国际炒家没有料到,中国人不仅没有进入他们设计的高油价陷阱,而且反把许多炒家在高位套住。
原油需求的可预测
中国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为什么这样大?11月10日的《华尔街日报》有如下分析:首先是2004年前的两年中国异乎寻常的石油需求增长并不正常,2005年非正常的因素大多消失,表现更真实,石油进口大幅放缓应在预料之中。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计,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仅为每天23万桶左右,远低于去年每天86万桶的增长水平。年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15,增加幅度很小,完全不像有些机构所预测的,中国将在几年内成为超过日本与欧洲之和的进口国。另外,原先市场估计,中国电力在GDP高增长的环境下会出现极度短缺,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企业已不像去年那样大量使用柴油发电机,停电的报道越来越少。
其次,更加严格的贷款标准以及不断上冲的汽油价格已经严重打击了中国汽车销量,公款汽车在被控制,消费者也将选择目光更多地投向小型节能型汽车。
再次,有迹象显示,中国石油公司正在成功地提高本来预测难以再提高的产量,这一意外成功有望进一步缓解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埃克森美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李·雷蒙德11月9日表示,世界上的一些政客过去将油价上涨完全归罪于中国是很不公平的,简直是“小题大做”。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基本上符合预期,也更加贴近中国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倘若这种原油需求小于GDP增长的趋势能够继续,未来中国的石油需求会变得更容易预测,全球供应系统就有望出现积极平衡,不但可以抑制油价的非理性增长,也可以在应对诸如“卡特里娜”飓风等突发事件时更加从容不迫。所以说,中国原油需求增长能够放缓并可预测对全世界来说的确是积极信号。
提高石油产量和消费的透明度
必须承认,过去两三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再疯涨的背后确有中国因素,国际炒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而国际市场之所以能够被轻易利用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透明,比如对中国需求增长的预期。因此,明白地告诉市场,产量多少、消费多少、正在勘探的储量增加了多少是多么重要。由于国际资本流动性极大,原油期货市场又是游资攻击的重要目标,原油价格很容易被炒作,波动率越来越大。油市很容易积聚泡沫,很容易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所以,与国际炒家作斗争的最好武器就是透明,大家都透明(产油国透明,消费国也透明)。
中国是原油消费大国,也是产油大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买涨,也可以卖跌,话语权越来越大,所以更要透明。中国要发展离不开大能源战略,而要树立大能源国形象不能靠一味抢市场,要珍惜市场,维护市场的稳定。必须看到,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中国节约能源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对国际市场长远的影响力更巨大。只要中国企业和老百姓把节约两个字时时记心上,把节约的措施一点点落实,就有相当能力抵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疯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宣布在近期将取消石油进口关税。这是否意味着,在宏观调控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又在鼓励与原油相关的需求呢?因此有必要提醒市场,在原油价格跌破45美元一桶之前,重上70美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中国出现原油需求降低趋势不容易,要好好保持。(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