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宁波至上海的火车上,俺的邻座是对四川藉农民工夫妇。这对夫妇在浙江一企业打工已达5年。男的说,他是技术工,月薪900元。女的说,她是杂工,月薪只550元。问到休息和加班,男的抱怨一月休一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从来不发加班费,咱也没那个想头……俺们一路聊到上海,这对夫妇还要转车去老家奔丧。
回到单位就读到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数据。宏观经济在超车道运行,增幅9.3%,调控正变为“失控”。全社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直逼55%,创历史新高。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则再创新低。一高一低说明,经济脸面主要靠过量投资硬撑。
再看经济结构,二产占GDP比重再创历史新高,一产、三产占GDP比重则再刷历史新低。又一个一高一低说明,内需严重不足的状况仍在恶化,反过来,为了硬撑8%以上的经济增幅,只能进一步强化投资——首先是卖更多的土地。
两个一高一低证明,宏观调控虽仍在进行,国内经济却面临着空前的结构失衡,在恶性循环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不是某些主流舆论所说的有喜有忧,而是有忧无喜。
研读统计报告时,俺的脑子里时不时映出四川打工夫妇带菜色的脸,不断强化着俺前年就在评论文章中提到过的“悲惨式增长”的观点。看来,“悲惨式增长”仍在无可奈何地“悲惨”着,并呈进一步加剧态势。
按前三季度的外贸数字,进出口总量逼进同期GDP总量的近八成。这个数字反映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同一个数字,位居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老美只占17%。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经济在好看的高增幅背后,正坐在摇摇欲坠的过山车上,随时都存在粉身碎骨的可能性。
考虑到前三季度外贸顺差也创历史新高,至少又说明同期国内所产商品和服务由40%以上的总量不得不依赖国际市场消化。莫把此误读为世界工厂多么伟大,中国制造好生荣耀,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如此娇健。它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如下严峻问题:
内需越是不足,东西必须卖到国外去,否则,国内失业问题更趋加剧,治安形势更趋严峻。反过来,那么多东西依赖外销,价格自然走低,如此一来,遭遇反倾销还在其次,文章开篇谈到的那对四川打工夫妇的薪酬还得降低。无论出现何种情形,都逼迫内需进一步相对萎缩。
外贸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姑且不论,至少说明进口生产资料(包括基础原料和成套工业装备)的内需也严重不足。正好说明,如此之高的投资份额,至少有一大半没投到生产型建设项目上,而是投向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或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类项目只能一次性拉动GDP,这就迫使来年必须要有更多的政府投资才能继续保持好看的GDP增幅。
经济增长带来的“有限财富”(扣除高损耗、掠夺式和环境代价三大因素)仍在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的实际生存质量远非如某些舆论所吹嘘的正在如何职何改善之中。顺便出道思考题:5年中,公务员们名义和实际工资增幅多少?那些四川打工夫妇呢?
经济史上,健康的增长一定以消费的增长作支撑,是为良性增长。考虑到中国正在转型,“投资、外贸、消费”于拉动增长一个都不能少,但至少这“三驾马车”得并行齐驱,否则“三角型”缺只角如何保持稳定?
篇幅受限,长话短说,“悲惨式增长”的主要成因并非出自增长方式本身,关健在于长期受制于政改的迟滞,造成经改、社改与政改无从配套。老实说,政改的最佳时机业已失去,但现在启动至少还有希望,否则,中国经济这驾一摇三晃的“独轮车”迟早得……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