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它。”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近日对外透露,中国政府正准备设立一项外汇基金资助海外能源并购。他认为,只有在国际油价高企之际,中国企业才有机会“染指”平素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外能源资产,因而,现在正是中国能源业海外扩张的良机。
无疑,国家的外汇资金支持会减少企业对风险的疑虑,加快其决策进程。然而,国家这样高调支持能源企业海外并购,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动辄将“国家安全”的帽子扣过来。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能源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能源市场。然而,中国企业海外能源并购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国际能源市场上空一直盘旋着“中国威胁论”的狼烟。
那么,国家设立这样一个外汇基金,对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基金设立对海外并购理论上是有利的
“这个外汇基金如果设立,对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理论上讲是有利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如是评价。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张巍柏有着同样的观点,但他同时强调,从信息控制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信息被释放出来,非常容易被解读为政府力量支持能源企业收购,并引发国际上不利的舆论环境。
张巍柏指出,在国际市场上是讲究商业运作的,政治只能在“地下”运作,而中国直接将类似的“政治”运作搬到台面,“这恐非正确的国际语言的运用。”
对于国际上的舆论压力,查道炯似乎更乐观一些。他认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是边缘的,竞购中的核心还是价格。“像今夏中海油虽以较高价格竞购但仍败师而回的事情,只是个特例。因为其时恰逢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摩擦期,所以美国方面会比较敏感。”
不过,尽管对政府这一高调行为各专家看法不一,但大家都一致认为目前的确是中国“染指”海外能源资产的良机。“我们的企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学会如何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竞争。”查道炯说。
“不过,中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是一个需求大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增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旦中国在手头形成一定数量可控的能源需求增长,那么中国就可以在国际市场握有相当程度的话语权,并影响油价的高低。这才是中国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说,现在不仅是中国收购海外能源资产的时机,更是打着海外能源收购的牌,加紧建设自我能源供应能力的时机。”张巍柏说。
“走出去”的根还在国内
“有利是当然的,但关键是如何来花这样的基金,中国不能走日本的老路,不能用大量的资金换回一个并不值钱的空壳。”查道炯指出,如何正确评估海外能源资产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此外,这些海外能源资产能否在必要时候作为中国的后盾,而不只是成为企业的资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一旦这个基金成立,如何来监管这笔钱显得尤为重要。”
张巍柏分析,“事实上,能源供应仍旧要立足国内,形成自己足够可控的供应能力,并保留一定程度的进口依赖度。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可控的供应能力和可控的战略储备等,来影响进口增长,影响国际市场。只要中国具备可控的影响国际市场的能力,那么中国也就在能源资产收购中抬起头来,不用再低声下气,可以用更商业化的方式来进行运作。”
此外,他还指出,中国现在不仅要收购海外能源资产,更要在煤变油项目、核电等项目上,提高力度,加快推进。“据我们研究,中国在煤变油项目上就可以形成数千万吨可控的成品油供应能力。这样,中国就有足够能力对国际石油市场形成巨大影响。”
“‘十一五’已经确定我国能源战略是立足国内,换句话说,自力更生仍旧是主要战略,而海外战略则是起辅助性的作用,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至于‘政治运作’我们也可以更隐蔽一些。”张巍柏说。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