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大力发展吉林市十大产业 拉动经济快快跑跑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1月18日15:20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Stock Code:000545
     (行情-论坛)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十五”期间,吉林市坚持工业强市的战略重点,充分利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强化产业重点、提升产业素质、培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石化、冶金、化纤、电力、汽车等十大竞争优势产业,“十五”期间,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1.9%,利润累计增长7.5倍,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成倍递增,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2005年上半年数据对比看:吉林市规模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是无锡的1/7、青岛的1/5、沈阳的1/2。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快跑”,完成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缩小地区间差距,我们的任务还很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结合统计数据资料,对吉林市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供参考。

    一、十大产业发展现状

    2005年8月份统计资料显示,吉林市规模工业十大行业(石化、冶金、化纤、电力、汽车、非金属矿制品,食品、电子、医药、纺织)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6亿元,占地区总量的94.6%,占全省总量的21.6%,占全国总量的0.54%;累计实现利润17.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84%;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3.7亿元,占地区总量的89.2%。十大行业真正带动了吉林市工业快速增长,体现了绝对的控制力和强劲的拉动作用,成为吉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总体发展良好,但各行业喜忧不均

    2004年,十大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5亿元,占规模工业收入总量的9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6%,比“九五”增速提高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1%,比“九五”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3.6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增加40.8亿元,扭转了“九五”期间效益下滑局面(“九五”末利润比期初下降2.2亿元)。从总体发展看,十大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从分行业情况看:

    1、石化

    2004年,石化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0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11%;完成工业增加值91.6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38%;实现利润27.5亿元,“十五”期间增加27亿元,成为拉动吉林市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2、冶金

    2004年,冶金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5亿元,“十五”期间增长297%;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十五”期间增长326%;实现利润4.6亿元,与“九五”末期亏损0.3亿元相比扭亏为盈,是十大行业中增长最快的。

    3、化纤

    2004年,化纤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5亿元,“十五”期间增长31%;完成工业增加值9.1亿元,“十五”期间增长78%;实现利润2.2亿元,“十五”期间增加1.5亿元,是十大行业中发展最为稳定,为地方财政贡献最大的行业。

    4、电力

    2004年,电力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亿元,“十五”期间增长24%;完成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4%;实现利润7.5亿元,“十五”期间增加0.6亿元,也是十大行业中发展最为稳定的行业之一。

    5、非金属制品

    2004年,非金属制品业(包括建材、碳素)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6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04%;完成工业增加值5.6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00%;实现利润1亿元,“十五”期间增加0.8亿元,是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发展行业。

    6、汽车

    2004年,汽车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十五”期间增长53%;完成工业增加值8.6亿元,“十五”期间增长110%;实现利润0.4亿元,与“九五”末期亏损2.4亿元相比大幅扭亏增盈。但年初以来受汽车市场需求制约和钢材、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汽车行业发展速度下降,效益下滑,是今年吉林市重点行业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7、食品

    2004年,食品行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6亿元,“十五”期间增长54%;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十五”期间增长76%;实现利润0.5亿元,与“九五”末期亏损0.1亿元相比扭亏为盈。

    8、电子

    2004年,电子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十五”期间下降9%;完成工业增加值0.5亿元,“十五”期间下降79%;净亏损0.7亿元,与“九五”末期0.4亿元净利润相比效益继续下滑。主要是华星集团2004年一次性计提费用,处理银行贷款等,期间费用增长0.4亿元所致。

    9、医药

    2004年,医药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十五”期间增长39%;完成工业增加值4.5亿元,“十五”期间增长80%;实现利润0.5亿元,“十五”期间下降0.1亿元。到2005年8月,医药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不足上年的40%,主要是由于市场和企业经营双重影响,制药集团、远东药业产量大幅下降,同时九鑫制药分立后,3亿元收入总量划分到九鑫日化,归属化工行业,导致医药制造业前8个月生产总量大幅下降,若按同口径统计计算,长白山制药、生物制品等新兴药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正负相抵后,今年医药总体下降16%。

    10、纺织

    2004年,纺织行业(包括纺织、服装)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亿元,“十五”期间下降10%;完成工业增加值0.5亿元,“十五”期间下降38%;实现利润净亏损0.1亿元,与“九五”末期基本持平。纺织业停滞不前,主要是东晨毛纺、远东纺织退出后,纺织业成为十大行业中唯一缺乏大中型企业的行业,影响了行业竞争力。

    (二)“四四二”产业格局有所变化

    伴随着国企改革和产业优化升级,吉林市传统的“四四二”产业结构(四大支柱产业:石化、汽车、冶金、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医药、建材、轻工、能源,两大新兴产业:电子、新材料)发生了变化,在四大支柱产业中,除石化、食品行业外,其它两大行业发生了位置的变移。一是冶金受吉林铁合金、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集聚扩充和吉林华岐制管有限公司高频焊管投资拉动的影响,冶金行业由“九五”期间的第五位跃居到“十五”期间的第二位,2004年,规模工业钢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24万吨,铁合金产量35.7万吨,实现利润3.7亿元,总量飙升。二是汽车行业由“九五”期间的第3位降至“十五”期间第6位,2004年,汽车产量同比减少1.2万辆,下降21%,产品销售收入减少5.2亿元,下降21.8%。四大优势产业中的医药行业后移,由第8位变成第9位;轻纺、能源行业前移,分别由第4位变成第3位、由第6位变成第5位。两大新型产业(新材料工业限于目前统计方法制度无法从其它行业中划分出来)中的电子行业也前移,由第9位变成第8位(具体详见表一)。

    十大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情况(表一)

                          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2005年8月                2000年
                          总量    位次    比重     总量    位次   比重
    总计               5031930         100.0   3431001          100.0
    石化               3120442      1    62.0   1804359      1    52.6
    冶金                577710      2    11.5    185965      5     5.4
    化纤                231016      3     4.6    194770      4     5.7
    电力                229586      4     4.6    260275      2     7.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1286      5     3.8    135739      6     4.0
    汽车                186670      6     3.7    254570      3     7.4
    食品                136380      7     2.7    127536      7     3.7
    电子                 39675      8     0.8     55521      9     1.6
    医药                 38525      9     0.8     72155      8     2.1
    纺织业               10195     10     0.2     20178     10     0.6

    (三)行业集中度较高

    2005年8月份,十大行业共有规模工业302户,占地区总数的66%,其中大中型企业45户,占地区总数的75%,资产总计776亿元,占地区总计的89.7%。特别是石化、冶金、化纤、电力四大行业占81%,体现了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在39个工业大类中,吉林市规模工业除烟草、文体用品、其他采矿、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外,集中了35个大类、153个小类,门类齐全,但产品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主要集中于8个大类,大中型企业集中于18个大类,其中石化行业2005年前8个月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62%;实现利润6.9亿元,占地区总量的33.4%;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占地区总量的55.6%;资产总计386亿元,占地区总量的44.6%,占据吉林市工业的半壁江山。

    根据2004年国家调查中心公布的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数据,吉林市达到年收入16亿元标准的有7户,这7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地区总量的70%,而且也主要集中在石化、冶金、汽车、电力、化纤五大行业,应该说,五大产业已经成为吉林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支撑点和推动力量,是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四)经济效益总体回落

    2005年8月,十大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减利10.5亿元,另外,9月份当月净亏损9亿元,受中油吉林分公司、吉化集团大检修和中油总公司内部计提折旧、提高公积金和油价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结束了2002年以来效益连续攀升的局面,经济效益总体回落。8月份,十大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1,同比下降1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9.3%,下降3.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下降2.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9次/年,同比上升0.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3.9%,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3.3万元/人,同比增长30%;产销率99.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从以上效益指数构成指标看,流动资产周转率、产销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生产经营性指标均同比上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效益性指标同比下降,总体上呈现出生产速度高增长,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名单中,吉林市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化纤集团、白山发电厂榜上有名,到2005年9月,三户企业均呈现效益下滑趋势,利润累计同比下降25.6亿元。2005年,十大行业中,除冶金、电子、纺织效益提升外,其他七大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1.7亿元(表二),特别是石化行业原油价格上涨,在国内市场份额(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同比上升的情况下,利润却同比下降9.8亿元。

    分行业利润完成情况(表二)(计量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2005年8月   2004年8月   行业名称   2005年8月   2004年8月
    石化                   68798      167240       汽车       -8472        1375
    冶金                   37688       26419       食品        5100        6300
    化纤                   13632       18645       电子        3985       -3765
    电力                   53550       60657       医药        -873        159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131        5349     纺织业         -11        -319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短

    吉林市十大产业中,重工业占据90.1%,原材料工业居主导地位。在目前统计的规模工业121个产品中,以化工、钢材、化学纤维、电子元件等社会中间产品为主,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微型汽车、饮料、家用电器等不足30种,产业链条缺乏纵向延伸。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吉林市规模工业主要消费的25种原材料中,本地区工业产品缺乏互补性,其中,乙烯工业消费量占地区生产量的5%,钢材工业消费量占地区生产量的36.5%,主要行业缺乏必要的产业层次向下游转移。石化-化纤-服装产业链条中,三大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312:23:1,缺少纺织、服装等终端产品的配套企业。汽车产业链条中,汽车整车制造企业2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企业35家,汽车修理企业4家,汽车及汽车配件零售业96家。生产领域中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系列,6350平台已处于衰退期;汽车配件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汽车销售服务领域中均依托一汽、上汽、国外等汽车品牌发展,还没有形成一条围绕自主品牌、地方企业紧密合作的产业链条。冶金产业链条中,建龙钢铁每年消耗铁矿粉100万吨,周边地区配套企业供给铁矿粉约50万吨,缺口50%,带钢年生产量100万吨,大大超出华岐制管等下游企业的用量,这样,原材料、成品的购销只能同辽宁、江浙合作,配套半径过大,降低了企业及区域竞争能力。同时,冶金行业的产品均为带钢、线材等初级产品,失去了本地区汽车、家电领域销售市场,中断了冶金产业链条的延伸。

    (二)产品科技含量低

    吉林市以原材料工业为主,产品本身科技含量低,过度依赖资源、资金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十分普遍。目前,高端科技产品中知识产权仅占了20-40%,并且知识的重复使用造成边际成本较低。2005年8月,十大行业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77%,虽然新产品产值绝对数大幅增长,但新产品产值率仅达6.1%,比重较小。另外,十大行业19户企业生产新产品,占十大行业单位数的6%。从规模工业总体情况看,前8个月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28.7亿元,占全省新产品总量的5%,是长春的6%。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吉林市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耗能3.6吨标煤,是全省的2.6倍。另外,2004年进行科技开发及研究发展的企业只有47户,占普查单位数的9%,累计科研投入4亿元,不足地区GDP总量的1%。参与科技活动人员3816人,其中属于科技机构内部人员1904人,博士生10人,硕士毕业生64人,科技活动全时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2004年累计开展152个科技项目,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93个,申请专利72件。另外,2004年吉林市规模工业技术改造支出22亿元,技术引进支出4.7亿元,26户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2.5%。从上述数据看,吉林市科研人力、财力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偏低,降低了产品科技含量。

    (三)对支柱产业的依赖性较大

    十大产业占据了吉林市规模工业总量的90%,其中石化行业占据62%,行业集中虽然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吉林市主导产业投资规模、科技开发、产品投放等不足以引导市场,加大了宏观调控及市场调节所带来的风险。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扬,缩小了石化行业利润空间,8月末,石化行业利润同比降低59%,致使整个规模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2%。化纤、电力、食品、电子行业“十五”期间稳步增长,但这四大产业对吉林市工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还不明显。1-8月份,四大产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亿元,工业增加值23亿元,利润7.5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总数的12.7%、16.6%和37%,比重较小。

    三、产业发展定位思考

    建设发展吉林,主导产业必须有做行业“领头羊”的气魄,要实现吉林市工业大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吉林市现有工业基础为依托,加强同国际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采取各种形式与世界500强保持广泛的接触和联系,积极探索一切可以合作的领域和途径,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引进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最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吉林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支柱或优势行业成为推动吉林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加快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

    最近,国家确定了依托吉化发展吉林化工(行情,论坛)园区的总体战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可以说为吉林市化工园区建设提供了机遇。目前,吉林市已经形成以吉林石化分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吉林燃料乙醇和化纤集团四家行业骨干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共有生产装置500多套,生产产品200种以上,炼油生产能力7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53万吨/年,燃料乙醇30万吨/年,粘胶短纤维、粘胶长丝、腈纶纤维、化纤浆粕四大系列总生产能力26.3万吨/年,化工产业初具规模,行业龙头企业和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是发展化工产业的基础。

    另外,雄厚的自然资源是化工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吉林市水、电力资源充足,总蓄水量159亿立方米,电力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市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能源储量丰富,省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1亿吨,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亿吨,油母页岩初步探明蕴藏量174.5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2;同时,俄方每年向东北输送200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的合作项目等为化工园区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依托资源优势,以中油公司为主,吸收外资、民间资本,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建设吉林市“石化―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条,把石化、化纤和纺织服装行业核心能力和技术专长同有利于其发展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石化行业加速形成乙烯产业基地,发展精细化工;石化行业提供化纤产业的原料,具备纵向整合发展的条件,化纤业则具备新材料的开发优势,以差别化腈纶、差别化氨纶为主线,开发碳纤维、纤维素纤维、PTT纤维等,做精做专;吉林市纺织和服装等行业也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加快改组改制,以发展产业链作为引资标准,推动化纤纺织下游产品加工的配套发展。

    2005年8月,石化、化纤、纺织产品销售收入达407亿元,占规模工业收入总量的67%,建设化工园区、发展“石化―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条是吉林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头等大事。

    (二)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依托一汽,吉林市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资产总计30亿元,汽车整车年生产9万辆,汽车配件企业年产值10亿元,具备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区域内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20万吨冷轧板等项目建设,缩小了配套半径,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外部条件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汽车销量下降,汽车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汽车产业日益全球化,为汽车产业同国外合资合作提供了机遇。多年来一直寻求合作伙伴的一汽轻型车厂要紧紧抓住同日本大发公司合作的机会,切实用好这个战略机遇。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自主品牌。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转移的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是在本国已经成熟或趋于衰退的产业,产品竞争已失去了技术优势,主要围绕价格展开。这样,我们应该利用同国外合作的机会,扩大整车规模,做强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快微型车扩能改造、经济型轿车、T4高档商务车项目建设,发展自主品牌,在中国这个潜在的“汽车消费大国”中抢占市场。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上看,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最后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都是依靠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汽车产业回报率较高,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据商务部数据,2002年,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28%,远远高于社会10%的平均利润率,2003年起,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之后一路走低,2005年利润率降至6.6%,仍高于吉林市规模工业4%的平均利润率。

    (三)医药产业要可持续发展

    人们称医药业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吉林市发展医药产业应该说有它优势所在。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源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吉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野生药材极为丰富,药用动植物千余种,分布面积150万公顷,人参、鹿茸、黄芪、龙胆草、细辛等30余种大宗药材,总储量达130万吨。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在形成。以林蛙、梅花鹿等为主的动物养殖业逐渐壮大。为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丰富的天然和人工种养殖资源。吉化公司是我国大型的化工基地之一,拥有上百种可供发展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化工产品,苯胺、醋酸、硫酸、液硷等为吉林市发展化学原料药提供了原料优势。

    吉林市已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已拥有一批具备相当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医药企业,东北虎药业、吉林制药(行情,论坛)、舒兰合成药等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优势;拥有吉林制药(行情,论坛)、东北虎药业两家上市公司。拥有了康艾、血塞通等中药注射液,有了感康、脑塞通等国内知名品牌。

    因此,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医药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做精做优化学原料药,重点发展化学药及制剂,积极开发生物药,扶持发展保健食品。以大项目建设为中心,调整产品结构,整合资源,提高吉林市医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四)食品行业要加快发展步伐

    食品工业是生命产业和朝阳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大、发展领域宽、延展性强,目前吉林市食品工业已经形成了以酒精、啤酒、冷饮、冰淇淋、大米食用菌为骨干的食品产业。形成九站经济开发区、丰满、舒兰、永吉等几个食品产业园区。在原有玉米、大豆、水稻加工基础上结合资源形成林蛙、山野菜、矿泉水等新加工群体。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为我地区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从资源方面看:农业原料优势明显。吉林市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所辖五市(县)均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250万吨,占全省的10%。特产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天然野生资源独占优势。区内生长繁衍着近3000种野生动植物,发展长白山特色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其中以人参、五味子为代表的药用植物900种;以山葡萄、山楂为代表的滋补山果和以蕨菜、薇菜为代表的山野菜等食用植物200多种;以松茸、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80种;蜜源植物300种。以梅花鹿、紫貂、林蛙为代表的经济动物50多种,林蛙、柞蚕、蜜蜂产量在全省居首位。区位环境优越。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生态环境相对洁净,是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全市林地面积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57%;水资源丰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斜贯全区,曲折流径400多公里,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166.6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0.67亿立方米;纬度适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动植物生长,且品质优良。独特的山水和气候条件为发展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产业化基础较好。吉林市发展食品工业历史较长,形成为数众多的大中小共同发展的企业群,大企业、大项目示范带动效应逐步释放,现有年销售收入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0多户,啤酒、乳业、葡萄酒、燃料乙醇等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加工转化能力。

    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打造出一批知名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出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0多户。主要产品在全国、全省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其中华丹啤酒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达36%,长白山牌葡萄酒占全国市场的4%,燃料乙醇达产后将占全国总产量的12%。同时沱牌、娃哈哈、伊利和蒙牛等一批品牌落户,也能带动一大批基地和相关产业发展。

    因此,发展食品工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吉林市食品工业重点围绕玉米、大豆、畜禽产品、长白山特产资源、食品化工5大产业链,经过五到七年时间,把吉林市食品工业培育和发展成为以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依托,以大项目为支撑,产业基础雄厚、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并对全市经济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

    (五)冶金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发展

    作为冶金行业的排头兵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整个行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吉林市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伴随着它的发展桦甸市建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钢桦甸矿业公司、桦甸市隆兴铁矿等一批新生企业已成为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延长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同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蛟河石材等大企业的拉动下正在有条不稳地发展与壮大,所以从吉林市的整体发展定位看:这两大行业应该说有一定的潜力,一是非金属矿资源潜力,主要集中在硅灰石、石灰岩、隐晶质石墨、耐火粘土、方解石、饰面花岗岩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其中硅灰石、耐火粘土、方解石、饰面花岗岩等矿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硅灰石出口西欧、美国等国家是我国硅灰石出口的主力产品;方解石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耐火粘土质量可与英国的球粘土相媲美,被誉为“东方球土”;蛟河天岗生产的“吉林白”与日本的“稻田石”齐名,在国际石材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吉林市的非金属矿在全市五个县(市)及四个城区均有分布,所以发展潜力大;二是冶金发展前提是在原料的保证下,应该说生产与销售环节是不成问题的。

    (六)及早规划四个工业产业集中区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吉林市要重点围绕江北、哈达、江南、九站四个工业产业集中区,引导各利益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在产业链条、采聚度等方面扩展发展空间,要从大手笔、大思维、谋大发展的角度,集全市之力,保证四大产业集中区发挥其更大的效能。



共找到 9,530,200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