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发烧友”年抛手机7000万部
个案1:手机已成“时尚”代名词
每季度举行一次的同学会上,27岁的何婷都会带来一个令人羡慕的“宝贝”-----手机:一年前的那个“宝贝”外表时尚令她心动;9个月前的那个可以细心地用笔帮她做备忘录;半年前的那个可以陪她玩游戏解闷;3个月前的那个可以给她播放流行歌曲;而上周的那个则会体贴地为她放卡通短片。
有人已将像她这样频繁更换手机的消费者,称为“手机发烧友”。尽管“手机发烧友”以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为主,但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却已演变为全民性的资源浪费行为。权威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半数中国手机用户在1至2年内更换手机;约7500万用户不到一年便要更换手机,占用户总量的20%。按照这一规模计算,我国每年淘汰手机的总量可能将突破1亿部。
个案2:中国人用手机太“烧包”
Charles是一家美国公司驻京机构代表,在北京生活了10年的他,仍在使用早已被中国同事视为“古董”的诺基亚8210手机。“中国人用于手机的消费支出真的非常惊人!”Charles感叹道,“在美国仍有人在使用三四年前的老手机,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人却在迅速淘汰全世界最新的手机。”
“他们已经有了很不错的MP3随身听,却还要买一部音乐手机,尽管这部手机更多只是用来接个电话或是发条短信。”Charles用他学会的一句北京话称呼这种行为是“烧包”。
个案3:附加功能频掀换机高潮
张先生是一家手机连锁店的销售负责人,这家连锁店每年的手机总销量近400万台。“多数顾客挑选手机的时候,随身携带的旧手机完全可以使用,无非是觉得外观或功能过时了。”有社会学者认为,对于很多中国用户而言,手机已不再是用于通讯的工具,而成为具备地位、身份和格调等象征性的时尚符号。因此,与通讯无关的各种附加功能,反而成为推动手机消费的主导因素。近年来,和弦、多媒体信息、游戏、音乐播放、视频流媒体等,接连成为市场换机高峰中的“关键词”。
“有些国家有只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手机;但在中国,手机档次水平是全球最高的,这种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过多的手机功能本身便有涉嫌浪费社会资源的倾向。”
2不兼容配件渐成“电子鸡肋”
与日渐提速的手机更换速度相伴而生,由手机配件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同样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各手机品牌的充电器、电池等配件产品的规格制式并不统一,当手机被更换之后,原本还可使用的配件由于无法兼容,也只得沦为弃置不用的“鸡肋”。
消费者:手机配件添“负担”
岳女士一家三口人手一部手机,8年来换下的手机仍有10部之多。“因为每部手机都配有2块电池和至少一个充电器,再加上耳机、便携式充电器等,三四十个配件竟然能塞满一个抽屉。”更令岳女士烦恼的是,即使是同一品牌的手机,只要型号不同也不能兼容使用。“有两部手机同一个品牌,外观也类似,可是电池外观居然一大一小,这不是浪费吗?”
和岳女士有同样烦恼的消费者恐怕不在少数。有业内人士保守地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每位手机用户平均3年更换一部手机,每部搭配2块电池和1个充电器,则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配件便可达到近3.7亿件的庞大规模。如果这些配件常年不用或被弃置,由此产生的电子垃圾污染无疑将非常严重。
手机厂商:个性配件成全销售“卖点”
为什么不能统一手机的配件规格?记者询问了多家手机厂商后,对方不约而同地表示,由于没有强制性的手机配件规格标准,厂商之间不可能通过协商来达成统一标准。尽管多数厂商承认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但仍有厂商表示,统一配件规格似乎没有必要。
一家手机厂商的设计部门负责人透露,手机电池的规格是由工业设计的需求而定,以搭配手机产品的不同卖点。“比如音乐手机对待机时间的要求较高,而超薄型手机的电池则更看重体积和容量。”
销售商:手机配件掩埋高利润
统一手机充电器和电池的规格并不存在技术障碍。据了解,早在2002年,韩国手机制造商便已达成普及标准型手机充电器的协议;今年5月,也曾有国内手机厂商呼吁,尽快清除手机配件的规格壁垒。然而从目前的解决现状来看,除4家刚刚结盟的国产手机厂商有望采用统一制式的配件外,多数厂商至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
造成厂商对统一标准态度冷淡的原因,来自于利益驱动。国美电器的一位销售负责人分析说,在手机价格迅速下滑的情况下,手机配件可能比整机销售更能赚钱。“整机的利润率目前还不到20%,而配件的利润率却高于25%,个别厂商的配件利润率甚至高达2至3倍。”因此,对厂商而言,采用非兼容的手机配件,将能够维持潜在的高利润生意。
业界专家:手机配件标准将统一
去年便曾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对手机配件制定统一的规格标准。记者采访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时获悉,信产部已着手对包括充电器、电池等在内的手机配件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工作,目前相关的草案已经完成,预计明年初一些标准项目有望陆续出台,届时手机配件的通用性将随之加强。
针对手机配件有望实行统一标准的消息,多数手机厂商表示,如果政府部门出台硬性的规范标准,将会完全参照执行。但是也有厂商担心,配件统一后,将会限制手机产品的设计空间。对此陈金桥解释说,这一系列标准将只对手机配件的接口等方面提出最底层的技术规范,并不会妨碍手机的个性化需求,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3废旧手机回收竟成“环保秀”
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曾宣布出台一些回收废旧手机及配件的策略,但记者在北京的多家手机卖场内却发现,提供废旧手机回收服务的网点几乎无处可循。废旧手机回收似乎已悄悄成为手机厂商自立形象的“环保秀”。
记者首先走访了王府井(行情 - 留言)地区5家较大规模的手机卖场,多数品牌手机的销售人员均表示,并不提供废旧手机及配件的回收服务;甚至有销售人员称,从未听说过此事,建议记者将废旧手机倒卖给收购旧手机的不法商贩。
诺基亚、三星、海信、TCL等部分手机厂商,曾于2003年对外承诺回收废旧手机,并呼吁厂商主动承担手机及配件的回收责任。然而即使在这些厂商自己的手机专柜,居然也没有回收废旧手机的项目。
在采访过程中,只有一家国产品牌手机的销售人员承认,其柜台内原本设立了专门的废旧手机电池回收箱,但因为顾客并未积极响应,回收效果非常不好。“两个月下来,回收箱内的废弃电池只有十几块。”销售人员说,这项环保活动坚持不到半年便草草收场,回收箱也随之悄悄撤出了柜台。
有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有3%的废旧手机进入环保处理流程,远远低于其它手机大国。不少手机厂商却否认在回收废旧手机的问题上采取了“双重标准”。一家手机厂商的代表谨慎地表示,“我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会严格按照当地的环保政策来执行;在中国也会严格执行本地的相关政策。”
由于我国缺乏类似的环保政策,因而无法对厂商形成应有的约束力。对此信产部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已着手《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修订,从法律途径明确界定废旧手机回收的责任。
新闻链接
废旧手机回收渐成国际惯例
目前,不少国家都已注意到淘汰手机可能引发的“电子垃圾”问题,并纷纷出台各自的办法,以保证废旧手机能够得到有效地回收。
美国、英国分别于2002年开始建立相应的手机回收机制,德国则沿用其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环境信息责任”理念,要求生产厂商无条件回收废旧手机。
欧盟定于2004年推出的一项《废旧电子电器设备规定》,已要求欧盟各国从今年8月起负担手机产品的回收成本。而日本于2001年出台的《家电回收法》,则规定了厂商必须回收再利用废弃电器产品的比例,其中手机的回收利用率比例高达45%。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