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尿裤等,可能都要缴纳消费税,因为这些产品消耗资源量大,还严重污染环境———此消息是由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本月19日开幕的“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介绍“十一五”税改方向时透露的。
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将这些环保性的税收项目,定义为“绿色税收”。
采取征收消费税的手段,来控制“一次性”消费品的泛滥,从而达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之目的———应该说,这种愿望与构想还是不错的。但在我看来,“绿色税收”除可扩大税源及增加税额之外,对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其实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效力。
就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而言,都属价格极其低廉的产品,市场单价也就那么几分钱。像几分钱的一次性筷子,无论在街边食铺,还是在高档餐厅,基本上都不会被经营者计入成本。即便因“绿色税收”提高了筷子单价,饮食商们也会通过其他“看不见”的方式,把增加的几分钱成本轻而易举地转嫁给食客。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亦如此。显而易见,企图以征收“消费税”控制价格低廉的一次性用品的消耗量,实属“想当然”的美梦。
更重要的是:抑制消费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其意义完全不同于抑制高消费。后者意在提倡节俭之风,前者却是涉及严峻的资源和生态保护问题,以笔者的看法,像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用品,最好还是杜绝生产和使用。
无论征收消费税也好,调高产品的价格也罢,说到底也不外乎“以钱制滥”。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我们似乎已经有过很多“以钱制滥”的沉痛教训。比如以罚款抑制环境污染,比如以罚款或征收社会抚养费抑制人口超生等,到头来,除政府增加了罚没收入之外,污染和超生现象却并未收到预想的抑制效果,甚至违规现象反倒愈加猖獗。因此说,政府想要杜绝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生产与消费,仅以“税控”手段来抑制这样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现象,其结局很可能与所期待的效果南辕北辙。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