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稿提出,通过构建三大经济区,朝着“大都市连绵带”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 程维 发自重庆
重庆市昨日公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 从该《建议》重点章节来看,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可概括为三大步:建城,建大城,建特大城。
《建议》透露,重庆市将通过构建“大都市连绵带”,来支撑其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 >>>我来说两句
“大都市区”做经济引擎
《建议》称,重庆市在接下来5年间的总目标,一是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扶贫攻坚、百万移民、国企改革、生态改善)取得新的重大成果;二是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建议》提出,重庆市将通过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来解决当地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建议》称,重庆市将着力解决特大城市缺乏大中城市传接配合的问题,把该市下辖的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以及黔江逐步建设成为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把万州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并把其他区县级政府所在地逐步建设成为中、小城市,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建成小城市,引导发展若干建制镇。
按照规划,围绕重庆市主城这一特大城市,当地要在大约一小时通勤半径范围内,逐步构建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众多大中小卫星城市和城镇为支撑的重庆大都市区,并将其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引擎;以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周边地区的人口规模,引导形成次级城市群;以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乌江及沿江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串珠状分布、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城市(镇)格局。
15年构建“大都市连绵带”
事实上,建立“大都市区”只是重庆建设“大都市连绵带”的一部分。
早在去年8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就已确定重庆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即2020年形成以主城为依托的大都市连绵带。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国际上通常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都市、农村、大都市连绵带,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属于这种意义上的大都市。而重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不可能将整个大城市和大农村都建成一个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因此,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只能是朝着大都市连绵带的方向迈进。
重庆的目标是,2020年,主城区人口达到600万~700万,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六个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分别达到50万~100万,一般区县人口十几万,乡镇人口1万~2万。
国际上对于大都市连绵带的认定有四个标准:一是这个区域内必须有70%以上的人口是城市居民;二是70%的城市居民必须分布在大、中、小等级的城市群中,这些大、中、小等级的城市群,下一等级与上一等级的人口比例必须小于1∶10;三是必须有现代化的交通,使之连成一体;四是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互补。
黄奇帆指出,2003年,重庆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2%,比1996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依照这样的城市化进程,2020年,大都市连绵带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谋建三大经济区
《建议》同时显示,重庆市将建立三大经济区,分别是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重庆市试图通过都市发达经济圈的率先发展,逐步将其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通过渝西经济走廊的崛起,逐步建成重庆大都市区的卫星城镇密集区、新兴工业密集带、大中小城镇连绵群和现代农业展示区;以及通过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提速提档,促进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该三大经济区之间将形成“点-圈-线”型生产力布局。即以重庆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点”,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围绕“点”的环状交通骨架和卫星城镇作为承接和传递集聚辐射功能的“圈”,重点布局装备制造业、物流商贸、现代农业、城郊旅游等城郊型产业基地。以沿长江-乌江方向为“线”,依托叶脉状交通骨架和城镇,重点布局清洁能源、资源加工、生态农业、水运物流、观光旅游等生态型和资源型产业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万州区在《建议》中被确定按重庆市辖区内第二大城市发展。
据万州区计委昨日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信息显示,万州区承担了重庆市百万移民任务的1/4,承担了整个三峡移民任务的1/5,370家企业搬迁,其 2004 年GDP 为109 亿元,财政收入为6.7亿元。当地未就移民搬迁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我的观点:重庆该不该建立特大城?
正方:支持重庆建特大城,建立大都市无疑会对当地的经济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会跟着提升上去,而且也会带动农村的农民更多到大城市中就业,这样就无形中也提高了农村的农民的生活水平。 反方:反对重庆建特大城,重庆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这样的大而全,无疑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反而对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支持正方】【支持反方】【参加辩论】 |
|
相关阅读:
湖南长沙要建特大城市 市区人口将达300万(图)
湖南抓城市建设,首要任务是做大长株潭。周伯华指出,要围绕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长株潭城镇群,特别是要突出省会长沙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为什么城市建设总是“跟着领导的感觉走”?
一个地方政府仿建“天安门”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在一个连续两三年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首、无钱运行健康工程的城市,消耗巨资搞这样的建设就难免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嫌疑了。更让笔者感到震惊的是,仅因为看热闹的老太太的一句“为什么不修个天安门”,当地区长竟然当即决定改变图纸,仿造天安门,并最终形成了一个耗资上千万元的工程! >>>阅读全文
城市建设该换换思路了
近几年来,我们的城市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的总体形象、环境不断改善,综合竞争力也不断提高,我们对此感到欣喜。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建设改造的深入进行,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除了路灯的问题外,还有诸如“拉锁路”、一些小区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