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表示,服务业和高端消费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缓冲垫”
作为德意志银行内地及香港区宏观策略研究主管,马骏博士对体现内地宏观经济政策总体趋势的“十一五”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昨日,他在上海对《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表示,“十一五”规划体现了两个明显的政策导向,一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刺激消费和服务业成长。
记者:政府可能采用刺激消费的政策有哪些?
马骏: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例如已经开始进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目前各主要城市都已经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一标准。另外取消农业税、增加公务员的工资、实行免费的基础教育都有可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记者:在扶持服务业发展上,政府可能给予哪些支持?
马骏:我认为金融行业的营业税可以减免。对银行征收营业税,这是罕见的,全世界几乎没几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税收。例如中国台湾的银行营业税也只有2%,而大陆的征税范围是银行收入而不是利润,对银行征收5%营业税是非常重的税赋,几乎占据了银行30%的利润。
因此,如果政府减免金融业的营业税,包括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都会有帮助,这是我看到的另一个政策上的利好消息。
记者:政府为什么在“十一五”计划中特别重视服务业和高端消费品产业的增长?
马骏:根据我们计算,尽管中国的GDP增长一直保持一个非常平稳的速度,但今年的最新数据表明,除能源产业以外的制造业,利润的增速已经从60%降低到10%。同时为了缓解高顺差带来的贸易摩擦,政府可能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或者采用一些具体政策,限制某些产品的出口。
这样看来,中国经济的6年周期已经开始显现,30%以上的出口增速难以为继,中国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减缓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影响。服务业和高端消费品产业可以起到“缓冲垫”的作用。
记者: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究竟形势如何?
马骏:具体情形很难表述,但举例来说,美国国会的舒默法案,在半年之前几乎没有人觉得它能通过。但是现在,美国国会对中美贸易有加压的势头,到明年初,舒默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将提高到30%,说明中国目前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还有很多政策可以实施,来改变目前高顺差的状况,例如“两税合一”。
记者:“两税合一”实行后,对中国商品贸易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预计何时可以实现?
马骏:沿海地区一些外资企业都是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两税合一取消外资企业税率优惠后,无形中使这些低端的制造业减少了成本和价格优势,从而影响到这类商品的出口。
如果在明年3月“两税合一”的议案提交了人大,那么2007年初就有望实现。如果明年3月份人大还没有讨论“两税合一”的问题,则该方案的实行可能要延期至2008年。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