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秘书长许宣
    中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一年来的变化,让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秘书长许宣(JosephSeonHur)联想到韩国刚开放零售业市场时的情景,但中国的发展速度更让他惊讶。 对于开放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和政府监管问题,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借日前出席“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国际研讨会的机会,与《第一财经日报》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近一年了,世界跨国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而这一年国内至少倒闭了150家本土零售企业。因此有人担忧,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过度竞争的状态,您怎么看?
    许宣:在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过度竞争”的概念,只有好的公司和不好的公司。
    韩国1996年零售业完全对外开放之后,很快就有四家大的外国零售商进入国内市场,也因此很多小的本地零售商被迫关门。
    但正是这种不断增强的竞争才极大地提高了商业效益,使消费者受益,也促进了价格的稳定。今天的韩国,外资零售商市场份额只占28%,其他都是本土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在一个完全开放的零售市场,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许宣:我们应该提倡自由竞争,但是任何自由都得有所章法,政府的职能就是找到并履行章法,其中最根本的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在不断强化竞争的零售市场,零售商很可能会为了避开或防止竞争,进行反竞争或不公平的业务操作,同时,零售商也会为了引诱消费者而提供错误及误导信息。这些情况都需要政府出面监管,而不是放任自流。
    《第一财经日报》:国内的中小零售企业面对外来强大的竞争对手,该如何自处?政府是否有必要给予扶持?
    许宣:除了前面我说过的政策监管以及法律援助外,政府无须进行其他干预。政府的职责就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如果给予这个环境中的任何一方过多的帮助,反而会让中小企业有依赖心理。国内企业必须学会自己存活,而不是靠他人来拯救,而且应该善用优势,毕竟他们更了解本地消费者的喜好和习惯。
    当然,本国企业在融资能力和管理体系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引入国外零售巨头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投资眼光。
    中国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己的品牌。中国有如此大的一个市场,应该有信心发展出一个甚至更多自己的大品牌。
    《第一财经日报》:我国目前还没有公平贸易委员会这样的组织,但已经有学者开始建议并在积极促成这样的机构。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种组织?
    许宣:最近也常有学者和官员向我咨询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成立公平贸易委员会将是迟早的事,因为这对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这样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法规还有待不断完善与跟进的发展中国家。
    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直接由韩国首相领导,属于准立法机构,主要制定并管理竞争政策,对反垄断案件进行商讨、决定并处理。应该说,我们是超越一般的政府机构、学术机构之上的,能够独立行使权力,不受任何外界组织干扰。能够独立行使权力对公平贸易委员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反垄断法尚未正式出台,您认为这部法律对零售业市场的意义有多大?
    许宣:我不清楚你们的立法流程,不过反垄断法的出台对零售市场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
    零售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零售商一定要做大做强才行,不然就容易被吃掉,或者永远只是小的摊贩。然而,一旦做大,就要并购其他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很好的法律来监管,只会造成恶性竞争,最终对中小企业不利,并且伤害到消费者。
    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拥有9部法律的执法权,其中就包括《垄断管理与公平贸易法案》,这个应该相当于你所说的《反垄断法》。有了这样一部法律,才能有力地促进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为中小企业创造竞争环境,限制经济实力的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