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和2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两次发布停水公告,说要从次日开始停水4天。第一次停水公告的原因是要进行市政供水管网设施检修,这一原因显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对一个城市来说,水是不可缺少的,
一旦停水,意味着整个城市将停止运行,是极其严重的城市危机事件。 如果仅仅是检修,局部检修还可以接受,全部停止,而且停止4天,则势必对整个城市运行造成破坏性冲击。这显然是难以理解的,也难以接受。这样的公告,显然不利于哈尔滨各级组织和市民充分做好准备,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
第二次公告终于道出实情,原来真正的原因是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导致了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了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不得不封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在危急时刻道出实情,可以让人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这显然是正确的选择。危机时期基本特征
不过,即使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政府应对不当,也可能让人们陷入恐慌。因为水是生活的必需品,人要生存,必须要喝水,还要用水,尤其是上厕所,更要用水来冲洗。如果没有水,一天渴下来,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就有可能失去常态;如果没有水,几天下来,城市的公共卫生就可能陷入危机,严重的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暴发。由于政府在开始的公告里,仅仅要求大家自己储备水,而政府会采取什么相关措施,却没有给出,一时之间,哈尔滨市出现了种种恐慌:
人们纷纷扑向超市,紧急从超市抢购物资,主要是抢购饮用水和食品,导致商场的饮用水一度脱销,并且在大街小巷出现了黑市;火车站、飞机场人山人海,就像春运一样,火车票很快销售一空,飞机票也往往只剩下几张头等舱,很多人不得不纷纷用各种交通工具,转到其他城市再飞往其他地方。而且各种谣言四起,传说黑龙江要有地震等等。
这意味着哈尔滨市进入了危机时期。危机时期的特征,一是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可能导致灾难的事件,哈尔滨的饮用水源被污染了;二是人们的心理和时空感发生了变化,感觉生活不再安全,工作和生活出现了失去时空的感觉,生活安排一下子脱离了常规,消费习惯一下子被打破,进入非常规生活时期;三是信息沟通不畅,谣言四起,各方面的消息都有,小道消息,政府的消息,还有媒体和公共舆论的消息,人们对于这些信息很难判断和合理选择,不知所措;四是公共秩序进入不稳定阶段,随时可能发生经济和社会危机。动员资源确保基本用水
一个社会一旦进入危机时刻,公共权力机构最核心的任务是,采取所有的可能的措施,动员资源,在技术上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对哈尔滨政府来说,最核心的任务,是从政府的角度,从宏观上确保危机时期充分的水资源,至少最低限度的水资源供给,如掌握备用水源。如果备用水源不足,则请求上级政府和周边地区的政府提供帮助,如果所有可能得到的水资源不足以给城市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用水,则出台疏散人口的措施。在这一点上,刚开始时,哈尔滨政府的确没有做到,只是要求市民和单位储备足够的生活用水,确保生产和工作秩序,但在短期里很快做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政府在宏观上通过各种途径,确保了哈尔滨市民在危机时期的基本用水,哈尔滨市民才吃了定心丸。目前有消息说,哈尔滨市很多单位都动用了地下水源,老百姓也在两三天里用各种办法储备了足够的生活用水,周边地区很多政府和单位都为哈尔滨送去了饮用水。在这一点上,哈尔滨市政府可以说作出了最大的努力。确保信息沟通避免社会失序
对哈尔滨市政府来说,第二个任务就是,给人们以及时准确的信息。在这一点上,哈尔滨市政府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直接告诉老百姓,停水是因为水体污染,如果在第一时间告诉老百姓,停水是因为水体污染,而不是检修管道,哈尔滨的单位和老百姓可能会有多一天的时间来正视这一问题。幸亏污水推迟到达哈尔滨,哈尔滨供水系统延后两天停止供水。不过,在第二时间及时准确地告诉老百姓真实信息,还为时未晚。而且后来市政府采取的种种措施,也使得整个城市在危机时期基本能够维持生活用水,并且及时告知公众,让老百姓及时准备生活用水,在心理上吃下一个定心丸,生活基本保持稳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哈尔滨市政府及时作出停水的决定,还是非常有魄力的,而且也是非常及时的。这一决定,避免了可能导致的更大的公共卫生危机问题。而且及时发布信息,及时组织水源,及时维持生活、经济和社会秩序,避免因停水而导致恐慌和社会失序,表明哈尔滨市政府是一个有效的政府,也是一个能够有效处理城市危机的政府。
当然,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因为哈尔滨市毕竟还处于危机时期,现在还不知道污水什么时候离开哈尔滨,如果停留时间较长,哈尔滨市政府就需要有进一步的预案,来确保4天之后老百姓的储备用水用完之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时候政府一方面要及时组织稳定且安全的水源,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发布污水信息,以及安全饮用水的基本信息。这依然是稳定人心的关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