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王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专电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从前几年的加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为“十五”计划画上圆满句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决定,近期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的工作,谋划2006年经济工作。面对良好形势,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扎实工作,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表现为宏观经济运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价格上涨,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这样评价当前的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于2003年一举跃升至9%平台后,始终沿着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稳健前行。今年前三季度为9.4%,预计全年可望达到9%或略高。
在经济总量矛盾缓解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得到改善。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减弱,今年以来物价水平大体保持在2%左右且环比逐月下降;轻重工业增长更加协调,煤电油运“瓶颈”压力有所缓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趋于稳定、结构更加合理,而消费和外贸的增速明显加快。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期间的一大亮点,而2006年作为开局之年,必须要有良好的开端。当前经济增长效率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都比较大,这是一个既长期存在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6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会成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经济学家指出,“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继续实行,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