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一个仅有70万人口的小城,却是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间天堂”。原来,在这个城市,“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在这个城市,盛行于整个全国的“择校风”已然风平浪静。不久前,国家有关领导曾就“铜陵推行教育均衡、消除择校风”作出批示,对“铜陵奇迹”给予充分肯定,要求认真调研总结经验。 (12月1日《南方周末》)
逆势而动的铜陵,积十年之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那么,创造“铜陵奇迹”的成功经验到底是什么呢?对此,“铜陵奇迹”的见证人和推动者,当地分管普教长达12年的教委前副主任汪其惠给出了答案,“我们只不过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照做了而已”。
原来,创造“铜陵奇迹”的最大成功经验,竟然就是“遵规守法”。这是怎样的令人哭笑不得却又发人深省的“经验之谈”呀。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在“择校风”盛行的整个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我们的义务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都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可见,“铜陵奇迹”是中国义务教育的一个暗喻,它隐藏的文本就是:中国义务教育之所以不能均衡发展,就是因为法规制度已经出现整体失灵。
谁都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而义务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风”在整个中国盛行,这实际就是公平的义务教育被严重破坏的象征。然而,一个并没有推行任何教育创新举措的城市,仅仅靠“遵规守法”,却成了中国义务教育成功的一块“示范地”,这难道还不是整体中国教育的悲哀吗?所以,“铜陵奇迹”,不是什么教育的“成功范例”,它是中国义务教育最大的“黑色幽默”。
还是来看看“铜陵经验”是如何运作的吧。什么“取消了小学及初中重点学校,同时也取消了初中升学考试”;什么“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定向切块、扶持弱校”,这些内容都是义务教育法基本规定,这样的操作都是多年来被念得令人麻木的“老经”了。可是,就是因为法律规定遵守得好,落实到位,可怕的“择校风”就真的刮不起来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就真的实现均衡发展了。
这不能不让我担心,这场以“教育奇迹”为表象的“黑色幽默”,带给人们的“感官刺激”仅仅会停留在“示范效应”。我真的不敢想像,当我们的教育沦落到要把一个合乎基本法律制度的实践模式视为“成功范例”,这样的“榜样价值”难道不正是意味着其他“普适性”的运作模式正在被“麻木地认同”吗?
“教育的均衡化可能只是一个永远的理想,正因为实现不了,才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这是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经说过的话。而现在,面对“铜陵奇迹”这样的“黑色幽默”,我们难道还不明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告别“择校风”,最大的敌人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还总是以“资源、基础”之类的“客观原因”来为之进行辩解,那么,“铜陵奇迹”到底又打了谁的耳光呢?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曾说,“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化,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现在,一位铜陵的教育界人士对此认为,“根本在于政府要有公心”。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现靠“遵规守法”制造出来的“铜陵奇迹”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我不禁在想,到底谁在漠视教育公平?到底谁在漠视法律?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前途。这是一句令人心碎的广告语。现在,铜陵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幼小的心灵不用受到“择校风”、“择校费”的无情侵袭。而这样的幸福,按照公道人心,按照法律制度,都应该是全中国的孩子共同拥有的。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