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配额成了稀缺资源,私下的幕后交易就会沉渣泛起。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受限时代”,只要寻找出路的方式——海外设厂和产业升级没有到位,产业的不规范现象就会长期存在。
    对于多数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讲,当下所处的“后配额时代”还是在重蹈过去的覆辙。 中国纺织行业倒卖配额的传统不仅再次被承袭下来,并有了新的升级。但是对于新形式下的纺织企业病症却很难标本兼治。
    倒卖配额一夜发家
    某贸易公司的经理刘涛的公司是今年刚刚成立的,早前的主要业务是为服装加工企业提供第三国转口贸易的服务,以便逃过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设限。但时至年底,“出售2005年和2006年的纺织品配额”的新服务让刘涛更感兴趣。
    今年4月到5月间欧盟和美国分别对不同种类的中国纺织产品设限,致使大量中国纺织产品堆积在口岸,后经双方多次磋商,最后确定由中国政府设置定额,限制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
    由于对欧美纺织品出口的重新设限,而欧美又是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主要需求方,致使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再次倒退到配额时代,而倒卖配额的交易随之“复活”。
    生活在配额时代的许多企业称倒卖配额为“配额调剂”。在被访时,刘涛并不掩饰自己对“配额调剂”的渴望,“就在今年,由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临时设限,制定限额,致使原本成衣2美元/打(12件)的配额成本,被幕后炒到了20美元/打,不少人一夜发家。”
    据刘涛透露,由于美国的服装市场需求量要大于欧盟,所以美国的配额更加紧俏,价格也更高。当问及这些配额来源时,他表示,绝大部分配额来自大型的进出口公司和物流公司,“他们把出卖配额当作一项服务内容。”
    但是由于配额的行情也处于波动中,刘涛也表现了对明年炒作配额的担忧,“现在普通的服装厂都可以申请配额,他们拿出不用的部分出来倒卖,这加大了炒作配额的风险。”
    配额也在“升级换代”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早前的配额时代,“配额调剂”培育了许多“千万富翁”,但是过去参与这种“配额调剂”的“主体”还很单一。“只有那些和经贸部门以及拥有大量配额的国企‘关系特殊’的人才会掌握配额。只要手里有配额,就是一种垄断利润,每年都能赚得上千万元。”
    “但是今年,民营企业也可以掌握配额,并成为‘配额调剂’”的主体,交易也更加自由。”
    今年10月和12月,由商务部分别组织的输欧和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会上,商务部放宽了竞标的条件,只要超过底价,民营企业也可以获取配额。
    一些服装企业的老板对走下贵族神坛的“配额调剂”表示了友好态度,“虽然还是受到配额的限制,但是有许多民营企业参与的配额交易,显然‘市场化’的程度更高,‘配额价格’不会再居高不下了。”浙江纺织企业老板楼明良这样认为,“虽然回到了配额时代,但这却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企业来讲可能更有利。”
    据悉在第一次对欧盟纺织品贸易配额招标会上,有近30%的配额落在了民营企业的手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倒卖配额的前景, 一位曾经拥有配额“贵族”身份的人士,前几年曾经因为“配额调剂”而暴富。由于今年年初,欧美曾一度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该人士便“引退江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人士表示,即使重回配额时代,自己也无意“重返江湖”。“因为商务部对配额管理是100%的公开招标,又不存在什么国家补偿,配额一旦被‘市场化’了,他的‘投资’的风险也将被扩大。”
    配额不是万能的
    目前这种交易依旧停留在幕后。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配额交易的过程中,手续比较复杂,需要到相关部门更换手续。与过去相比,需要出口配额的纺织品的品种在减少,纺织长久依赖购买配额进行出口并非长久之际。”
    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认为,这种倒卖配额的行为只是出现在个别企业。据悉,目前欧美已经开始对以“转口贸易”为名的走私进行了限制,而那些去海外办厂的企业也出现了因劳动力问题不能投产的现象。“有的厂子已经建好了,结果工人招不到,有些国家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干了一个月就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早前许坤元所提出的“朝鲜配额每年只用了5%,企业可以使用朝鲜配额”的倡议,在实践中也受到了阻碍。
    虽然中国纺织品走出国门的压力很大,“但仅靠买卖配额并不会带来企业的长远发展。重要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上。”
    小资料:2002年以前,出口配额指标一般根据地区或行业,按照业绩,由主管部门统一分配。2002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开始采用招标、自主申领和业绩分配三种分配方式。但是这些配额主要发放给了国有外贸企业。国企拿到配额之后,就会将用不完的配额“转让”。
    2005年4月到5月间由于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纺织产品设限,中国政府再次设置定额,调剂出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