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一致的目标和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用于支撑的能源也要求协调发展。
“然而,当前看起来,能源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未来,国家要靠什么样的能源来支持我们的发展,好像思路还不是太清晰,因此规划和战略体现未来的也就不多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研究员周凤起说。
其实,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两会”代表开始关注能源问题,人们逐步认识到我国能源资源的不足。据了解,我国煤炭消费的总量现在排世界第一,原油排第二,天然气第四,但是原油也只有13.4年储量,化石能源也是非常有限。周凤起说,“假如我们大量增加使用量,那么我们的资源肯定供应不够。”人均化石能源的储量,煤炭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石油是5%,天然气大概6%,是相对不足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污染严重、效益不佳”,反映了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200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已经达到了接近20亿标准,其中煤炭18.7亿吨,年增长率达到17.4%,原油2.9亿吨,增长了19.8%,天然气增长了18.5%,能源强度上升了5.3%。从2001到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速接近10%,其中2003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了1.39和1.6。这些数字反映了我国能源需求快速的增长。因而能源产量也就继续增加,2004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接近18.5亿吨标准,增长了15%,原来“十五”计划规定到2005目标是13.2亿吨,发电量增长了14.5%,原来“十五”计划是17300亿千瓦,大大超过。
煤炭也是超速增长,这两年年均增长量达到2亿吨以上,去年接近了20亿吨,增长了17%,原来“十五”计划的目标只有11.7亿吨,超过了将近8亿吨的煤炭。原油产量也比原来计划稍有增长,天然气产量是400亿立方米,增长18.5%,这方面还没有达到原来的目标。
“现在石油的生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能够增长的很有限了,进口上,不是你有钱,想进口就能进口来的,障碍很多,好像有资源争夺的嫌疑。天然气虽然增长得比较快,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国家的天然气并不也非常丰富,能够提供的能源也有限。”
周凤起告诉记者,他们在4年以前就着手和美国劳伦斯实验室联合和对我国未来20年的能源需求做了预测,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但是预测的结果和这两年的形势变化有了很大的差距,跟不上形势变化,原来预测煤炭2010年煤炭需求量是12亿到14亿吨,但是去年的煤炭消费量已经达到18.7亿吨,已经大大超过了2010年的预测高线;原油,我们预测2010年3.2亿到6.8亿,但是2004年原油的消费量已经达到2.9亿,逼近2010年的预测第一线。
根据原来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国际能源机构以及美国能源信息情报署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原油依存度大体上都在25%以上,国外的预测都在70%以上,可见未来我们的石油供应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十五”计划结束时,现在的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预测的数字,这对国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要说当前的能源有什么矛盾的话,不如说我们要看到未来的矛盾更多,因此到底我们在2020年以后,我们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恐怕要提到日程上,不仅仅是看到我们‘十一五’、2010,还要想到未来靠什么,是靠自立更生还是靠世界的资源,还是用什么样的战略。
这方面好像思路还不够清晰,我感觉‘两会’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靠什么应该更多地关注。”周凤起说,“2006年不用太担忧能源问题,供求矛盾会有所缓和,不会那么紧张,能给我们喘口气。但恰好是在喘口气的时候,我们要回头看一看,总结一下,往前再看看,展望未来如何做,再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周凤起认为,这也涉及到政府部门对能源的管理,使之更加有序。他透露,国家发改委提出来的政策的基点,是保障供应、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
要坚持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在用电的方法上以大型高效技术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西电东送的规模。
要实行油气并举,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替代产品。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