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在新浪已经开通三个月了。我对这玩意一窍不通,全是新浪的编辑极力鼓唆。最后我只好说:我闭上眼睛,你们看着办吧。结果,我的博客一直是编辑在编,把我的旧文章贴上去而已。我自己基本不看。最近,网络似乎走得快了不少,我上博客比过去容易,便开始看自己的博客,这两周又开始自己贴文章,现在点击率已经超过20万了。 有一天多兴奋起来,多贴了几篇文章,读者反应灵敏,一天的点击超过两万五千!
我是个穷出来的财迷。写稿子是为了赚钱。这从当年在社科院拿200块工资养活两口之家,到在美国生了孩子、奖学金用光、三口之家全靠稿费吃饭,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日子艰难,不过靠稿费挣钱乐趣也不少。我曾和《东方早报》的编辑讨价还价,发明了“苹果理论”。我当时要高价,编辑不干,说你的稿费已经比我们这些小辈编辑高了不少呀。我回击说:不对!按人民币算我的稿费也许高,但按苹果算则不然。美国一美元买不了两个苹果,大概五六元人民币勉强买个苹果吧。把人民币折算成苹果,你们写一千字是多少苹果,我写一千字是多少苹果?算一下,你们的稿费以购买力算比我高多了。对方不说话了,但钱也不给加。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媒体肯按苹果来算我的稿费。
可想而知,我这么一个财迷,看到20万的点击,马上觉得谁又欠我钱了。我曾跟几大商业媒体交涉:怎么登我的东西不经过我同意、又不给稿费呢?我可要告你们呀!人家说,我们已经和登你的稿子的报纸签了约,付了钱,当然就不再给你了。这样皮球又踢给了纸媒。后来和这几个商业网站熟了,他们也告诉些内情:人家纸媒现在也对我们不满,要提高要价,有的不让转载了。于是,博客又是商业网站绕开纸媒的一大战略:人家有人免费来写,我们对纸媒的依赖大大降低了。可是,纸媒与网站踢了半天皮球,我们这些作者还是什么也没拿着。乃至有人写文章,说薛涌等人全上了新浪的当了。这确实让我有点七窍生烟了。
穷则思变。我又有了主意:提倡“博客革命”,看看我这个书呆子能否做生意(其实我才不呆呢)。我希望有家网站能够领头招揽博客作者。办法是,每家博客上挂一个或若干商业广告,按点击数目支付作者广告费。老实说,靠这个作者挣不到太多钱。我这20万点击,大概也买不了几个苹果。但是,那位娇好的“老徐”(徐静蕾)博客,上了千万点,就不无小补了。
别小看这点小油水,博客一旦商业化,会大大开发出网络媒体的效能。现在的网络媒体,表面上火,实际上创意不足,基本是在做回锅肉,把传统媒体炒过的菜再炒一遍。如果博客写手能够通过写博客挣点小费,自然有些挖空心思吸引读者的人出来逞能。甚至可能出现职业博客。
我相信这不是一个财迷的白日梦。博客实际上是IT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只要回顾一下IT经济的发展过程就知道,这种经济的主要动力是个人的智能而不是资本。能够奖励、刺激人的智能的制度,往往在这个新经济中领先。这就是为什么IT产业普遍采用股票期权。所谓股票期权,就是你进了一个公司,老板除了工资外,以优惠价格给你若干公司股票,几年后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手里捏着一大把公司的股票,干起活来就像是给自己干而非给老板干。因为你对公司的贡献越多,公司就越火。公司越火,你手中的股票就越值钱。许多IT精英最后的收入工资成了小头,股票期权成了大头。脑力劳动不同体力劳动,老板不好监视。因为你能够看得见别人干体力活时卖不卖力气,却无法知道人家脑子里想什么:是在想公司的事情,还是在盘算自己的小买卖?股票期权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的买卖和自己的买卖是一个买卖!
这也是管理博客的办法。我的博客,曾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说我不在博客里写专门的东西,只是贴旧文章、自己的书摘,甚至说我在推销书。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看看现在写博客的人,绝大部分都有其他主业,即使愿意和读者交流,也常常忙不过来。写博客,我主持的网站都有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如果博客不能为自己其他的事业造声势,为什么要写?
如果博客有奖励机制,事情就不同了。博客可能成为不少人的一项主业。创意自然就多了。当然,我是财迷,许多人不是。相当多的博客写手,怀有非功利的目标,希望自我表现、和各路人交流,对他们我非常尊重,不希望打扰他们安静的空间。所以,博客中的广告,应该是自愿的。网站只负责在作者与广告商之间牵线,收入一定的服务费用。在自己的博客中上不上广告、上多少、上什么形式和内容的广告,必须有博客作者的授权才行。博客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各走各的道。我相信,这样的制度一旦实施,中国的网络媒体会变个样。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