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美元贷款”是进出口贸易公司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此外,它们还会采用“押汇”和“即期付款”等方法
□ 本报记者 牛丽静
按照广东一家大型纺织品公司的年出口额计算,人民币每升值两个点,这家公司就会损失四五千万元人民币。
让这家大型纺织品公司负责人无奈的是,他们出口的产品还不能因人民币升值就涨价,必须另找其他办法缓解困境。
这位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他们正忙于建立适合公司自身的汇率避险体系,比如研究各种避险产品等。
《财经时报》了解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尤其是很多大型国企,正在与时间赛跑,以赶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放得更大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汇率避险体系,以最大程度保障公司利益,获得竞争优势。
这位负责人透露,他们在国外的客户订单一般都数额巨大,基本上都不肯在价格上做出退让,因此,他们无法以人民币升值为理由而提高出口价格。
自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他们一直在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发愁,甚至不得不采取一些方式开源节流。
这家公司年出口额在20亿元左右,对于利润率并不高的纺织行业而言,规模巨大的纺织品出口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不言而喻。
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影响,公司在最近的一个1.5亿元项目贷款中,向境内的外资银行借了部分美元贷款。虽然美元的贷款利率很高,但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完全可以抵消美元比人民币利率高而带来的损失。
实际上,“借美元贷款”在进出口贸易公司中是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相当于“提前结汇”。也就是说,当一段时间之后公司需要还清美元贷款时,公司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来支付。
利用时间差来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还不止这些,据《财经时报》调查,很多大型国企在进出口业务上,还会采用“押汇”和“即期付款”的方法。
所谓“押汇”,是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的情况下,因资金短缺,在货物装船发货后,将信用证要求的有关全套单据交到银行,要求银行立即按信用证的金额进行付款,使出口商能够得到短期的资金周转。
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多会选择“即期付款”方式,也就是要求外方尽早付清款项,这样能最小范围地减少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利润带来的损失。
点评
点评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 吴天鹏
这篇文章所报道的情况正是现在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适应期,多数企业逐渐适应了浮动汇率,调整并增强了自己财务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措施与手段。
所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趋势下,有些外向型的出口企业为规避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借美元贷款,以期人民币升值后用较少的人民币购汇还美元贷款。有些出口企业用押汇这种贸易融资方式尽快收到货款,然后马上结汇以避免汇率风险。
其实,远期结售汇无论对进口企业、还是出口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更行之有效并值得考虑的保值手段。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