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关注内地“再融资”
由于目前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有31家同时在内地发行A股,证监会上周日公布的关于恢复再融资的草案引起香港证券业的关注。据香港媒体报道,当地证券行业认为,内地恢复新股发行对香港资本市场形成的竞争不可小觑。
香港媒体认为,内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意味着内地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时代,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恢复1400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新股上市。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表示,内地公布再融资办法草案,是恢复新股发行的第一步,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重新面临内地证券市场的竞争。他认为,尽管短期而言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微不足道,但从长远来看,竞争是存在的。
-相关
庄心一:大股东占款问题一两年内解决
此前证监会曾表示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偿还完毕
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块重头戏,清理大股东占款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2005年11月1日,管理层为上市公司“清欠”设下时间大限。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文指出,对已经侵占的资金,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
“清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正在平稳进行,估计一两年内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庄心一向记者介绍,2005年共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00亿元左右,11家上市公司实现平稳退市。
目前沪深两市约有480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占款金额累计近480亿元,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净利润的一半。
在今年1月20日社科院金融所举办的“股权分置改革理论根据研讨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经透露,今年证监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和其他部门一起,要求上市公司清欠、解保,即清理大股东欠款和不合理或违规担保,并表示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造成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况普遍存在,60%-7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款项的情况。
在今年3月初证监会召开的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甚至表示,坚持“清欠”与股改紧密结合、对不主动“清欠”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并坦言,一些问题严重的公司如果没有参与股改的话,最后只能走“退市”这条路。
上交所表示,若上市公司制定的清欠方案不能确保在2006年底前彻底解决资金占用问题,交易所将要求公司重新制订方案。
统计表明,自去年11月“清欠”启动至今年3月份,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具体的清欠计划和进展,现金清偿、红利抵债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以股抵债清偿、以资抵债清偿等等,成为上市公司清欠主要方式,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借着股改所提供的契机,加速对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进行清理。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