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FRI-DRC)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2006年4月22-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此论坛主要围绕金融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改革与企业治理这一主题展开,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频道作为联合承办机构为论坛做了独家网络直播,以下是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
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出来了,刚才很多记者问谢先生的问题,GDP10.2%,投资增长27%,货币供应量28,信贷10.7,一些信息出来,报纸上又很关心,在讨论,在议论,我今天的发言就讲几个观点,因为讲到一些数据,怕有时候脱稿讲讲不准,所以我昨天晚上写了一个稿子。
我想讲五个观点:一是怎么样分析当前的资金形式。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我们有些年份的货币供应增幅很高,但是当年的CPI涨幅并不高,而有些年份,贷款增长的幅度并不高,但是当年的GDP仍然可以保持高速的增长。 我在有一个媒体上说,好象挺怪,出现一种比较怪的现象,这说明什么?我们说,货币舆论和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中间,关注和重视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和贷款指标仍然极为重要,因为在更多的年份,在金融制度比较稳定的时期,一会儿这个创新,一会儿那个创新,这个时期更多的创新制度不多,延续了几年,比较稳定的金融制度时期,货币供应量与贷款两个指标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度很高,因此,风险和调控,货币指标、贷款指标可以比较直接地影响经济总量。当然,我这不是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数据上讲,我就大概的意思,相对其他如果制度比较稳定,基本的对GDP对物价肯定会发生影响。但是,在个别的年份,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我们的制度变革很频繁的时期,像我们在金融深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之中,以过去的经验来简单进行分析,我认为往往分析的结果不会太理想。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某个月我们的贷款指标下了一点点,一个百分点,我们很多专家就说通货紧缩了,高那么一点点,就感觉物价压力就很大,其实这都是以往的经验,比如说我们的货币目标M2年增长16,更多的都是一些经验的积累,所以简单的风险结果不太理想,因为国民经济的短期运行未必是单一的货币信贷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的结果,其中还有其他许多很复杂的因素影响,比如我前面已经讲到,某个时期货币供应量多增长一两个百分点,CPI未必有什么相应的增长,贷款增幅减少一两个百分点,经济也未必会出现通货紧缩,什么原因?我想讲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把全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成一表,银行的负债方主要是货币供应量,那是潜在的购买力,它只有经过银行中介把这些款贷给企业,才会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我是从直观的角度说,货币没有影响这些经济,贷款贷给企业,企业购买原材料,企业支出工资,才会对物价对GDP产生影响。
而在金融不断深化的今天,对GDP和物价发生影响的现实购买力,其实大家都明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贷款,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外商直接融资,以及经过银行存兑的商业信用,签发的可以延期付款的商业票据等等,这一系列的金融工具都可以使企业的外援性融资总量增加,这些东西都可以使企业得到钱,都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变化,所以,我把这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加上我们经常讨论,记者来回问的贷款称之为对实体经济发生影响的社会整体流动性,自然我们在分析一定时期社会资金供求的时候,我们要分析货币指标,要分析贷款指标,同样不能忽视风险整体流动性的状况。而作为短期风险,在一定的时期,如果能够对整体流动性加以分析比较,对总体流动性分析的重要性可能远远大于对货币信贷指标的分析,这是我的个人认识。
就是说,如果你能够说清楚整个企业、整个社会到底在某个时段拿到了多少钱,更加直接地回答了货币调控是紧是松的依据,货币指标是一个现象,贷款指标是一个现象,但是我认为,制度变革很频繁的时期,有些看不准。其实,格林斯潘十八年的执政中间,到底依据什么来调控美国货币,实际上更多的实际情况,更多把社会流动性情况摸透,用的什么公式,我也没有看到,背后大量专家的模型都有,但更多的是看市场的实际情况。
今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8,比去年同期高了4.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比去年高了1.7个百分点,我从报上看到,银监会的同志认为,银行贷款总体上是基本合理的,我认为从银行角度分析,贷款多增加1.7个百分点也不应该大惊小怪,因为银监会是资本充足率比较充足了,短期贷款在提高,长期贷款在下降,这个贷款没有什么问题,基本是合理的。那么我们怎么分析?我们如果以第一季度末总体流动分析,我们把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整体流动性进行分析,初步算,2004年10711亿,2005年993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是19225亿元,股票没有,把国债、商业票据存兑的,短期融资券、FDI都算,看看企业一共拿多少钱,我们说整个社会的实体经济面到底拿多少钱。2005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第一季度同比总体流动性是减少了8.4,而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整体流动性增加了9286亿元,增长幅度高达93.4%,这样一分析就知道了,我们讲贷款是10.7,不明显,整体流动性增长了98.4%,在增加的9286亿中,贷款增量占多少呢?贷款增量占45.6%。第一季度,商业存兑票据大幅度增加,短期融资券,大家都知道,去年三月份是没有的,或者说没有恢复的,而企业债去年第一季度也是发了20亿,所以去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贷款、FDI和适量的股票60亿左右,今年第一季度,融资券、企业债券和国债达到了5590亿元,超过贷款同比的增长额度,贷款同比是5100多亿,占今年第一季度整体流动性同比增加9286亿的60%,当然有些数没有算,比如今年一季度的股票发行几乎一分钱没有捞到,所以加起来超过了百分之百。
看经济热不热,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GDP是10.2%,去年第一季度是9.9%,今年比去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0.3个百分点,稍有增长的情况下,而货币总体流动性突然增加了93.4%,几乎是一倍的增长,作为专门搞前瞻性调控、动态性调控、预防性调控的专职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来说,我认为不能也不应该再不采取措施了,要警惕经济过热。
第三个观点,尽管CPI涨幅不高,但是要预防资产价格的上涨。谢国忠先生刚才也讲了这个问题。货币供应长期偏多,必然会扰乱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一般的表现或者典型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但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前几年大量投资后的产能集中释放,部分产能又过剩的情况下,货币供应多可能不表现为CPI的继续上涨,但是丝毫不意味着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两回事,物价可以不涨,但是货币投放这么多不收回的话,对经济高速增长肯定有影响。受国内消费内需政策调整长期性的限制,偏多的货币供应很有可能表现为资产价格长期上涨的压力。因此,尽管CPI上涨缓慢,关注资产价格,担忧有些层次房地产两位数上涨的状况,我认为是我国中央银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货币政策调控中间必须重视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近期,全球货币供应偏多,全球经济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压力下,关注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尤为显得重要。
刚才大家热烈地提很多问题,我本来也想提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面,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这样几乎开放没有任何管的国家世界上有几个?因为谢国忠比我在外面转得多,比我更了解,但是时间的关系,没有提。
第四个观点,偏紧政策的实施,要内外结合,针对当前货币供应偏多,为了防治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上升,我是说,从金融政策角度看,整个宏观调控当然不光是金融政策,还有其他很多,但是从金融政策来看,我认为应当多管齐下。
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第一,可以适当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收回市场多余的货币。如果害怕市场波动大,那么可以同时下调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优势优导因商业银行超额存在中央银行的资金拿走,这样其目的起到适度提高市场利率。第二,缓冲银行的收益损失,准备金一提高,很多银行利息上受点损,我建议这个钱不要存在银行,市场利率比我超出利率高,我超出利率0.9,能不能降到0.66,看时机对,赶紧趁机取消,增加中央银行今后调控商业银行的敏感度。在市场上,也有人提出,要不要提高利率,是动存款准备金还是动利率。我个人认为,第一,在国内目前美元存款利率3%,人民币存款利率2.25%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和鼓励消费政策好象不是太……当然,也不那么简单,老百姓现在主要存款高的原因还是对于今后的生存有一种预防心理。第二,提高利率对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不利,如果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提高,可能和美元存款利率几乎一样,更多的美元可能就会进来。当然,美元也可以提,那么这里美元利率和美国的存款利率之间的差到底差多少为好?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果不讲存款利率,讲提高贷款利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型企业、好企业来说,现在其他融资工具很多,短期融资券等等,但是银行舍不得这些客户。现在贷款利率没有任何限制,天窗已经打开,上浮多少都没有问题。对比较差的企业,如果利率太高,在市场总体货币比较多的情况下,会想尽办法用各种渠道捞到钱,要太高的话,他就不到你这里贷了,因为大前提是货币多,现在地下金融和其他融资方式,在座的可能也都非常熟悉。那么,能不能存款利率不动,贷款利率提高?或者存款利率提得少一点,贷款利率提得大一点,拉大银行存贷利率的利息差?按照中国以往的经验来看,也就是说,按照中国目前银行运行情况来看,只会引起银行扩大贷款的冲动。特别是从第三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大银行股改基本成功,资本充足率普遍提高,大银行的增长幅度和数量又是领先在先,因为很正常,它要赚钱,股份制了,它有盈利目标的追求。因此,经过风险权衡利弊,我认为,动存款准备金比例在近期可能负面影响比较小,但是丝毫不排除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研究利用利率手段。我说的利率手段是指对企业对客户对老百姓的利率手段。
在当前偏多的货币供应和有管理的活动汇率政策相关,现在好多问题,汇率政策问题还没有解开,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度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汇率政策的调控还仍然应该坚持微浮双向稳重爬升的原则,但是要在当前国内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应必须要有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的政策的配合,否则的话很难。为此,加快市场改革,内容很多,增加品种,把品种做大等等,最近有很多政策,鼓励投资,鼓励老百姓旅游等等,在正确判断适度外汇储备的基础上,多余的外汇储备应该提高使用效率。根据侧三,我认为中国目前保持7500亿的外汇储备就差不多的,超过的部分应该赶紧运用,特别是应该尽快出台针对外资大举进入中国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有限制政策,不能没有限制,不能谁也不管。其他国家,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进入本国房地产市场都有一定的限制措施,唯独我们非常开放,没有任何的限制,前门堵住外汇进来,后门房地产外汇随便进来,这个讲起来很怪,赶紧要协调这个政策,必须出台有限制的政策,减轻汇率政策实施中的漏洞压力。
中央银行要尽快当机立断,尽快出台趋紧的政策措施。今年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已经为央行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说一月份、二月份的数据还看不清,那么一季度的数据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我们说,前瞻性的调控是央行的天职,前瞻性的调控在于抓住苗子,因此应该该断则断,如果该断不断,事后调控,容易助推经济的周期性。所以,过去的教训应该吸取,中央银行不能再犹豫了,不能错过机会了,但是,不管如何,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灵活、科学的决策体系,提高我国中央银行决策的效率,完善如何衡量与评价我国中央银行的决策优劣,这是中国经济更大程度融入全球经济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而且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当然我也知道,这又不是仅仅中央银行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