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食。浙江人多地少,粮食向来不宽裕,历史上就是个缺粮省份。建国后,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生产发展迅猛,至80年代初水稻播种面积达3700万亩以上,稻谷总产达1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稻谷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为浙江省实现粮食自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9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出现了持续下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浙江率先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水稻种植面积继续大幅下滑,稻米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稻一直来是浙江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以种双季稻为主。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是1974年,达3833万亩,其中早稻1880万亩,晚稻1953万亩,水稻面积占当年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3%。历史上稻谷总产量最高的是1984年,达1511万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83%。1990年前后,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在3550万亩左右,仍以种双季稻为主,其中早稻面积1550万亩左右,连作晚稻面积1720万亩左右,单季晚稻面积280万亩左右,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72%左右。
    1992年以后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出现了持续下滑态势,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时期。第一次大调整发生在1992-1994年,早稻由1560万亩左右减到1240万亩左右,减了320万亩左右,晚稻面积基本稳定,仅减少120万亩。1995-1997年省政府开展了“大打粮食翻身仗”活动,水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其中早稻面积曾一度略有恢复。第二次大调整发生在1998年以后的持续下降,尤其是2000年以后大幅下滑。到2003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为1469万亩,比1990年减2106万亩,仅为1990年的41%。其中早稻仅194万亩,比1990年减1372万亩,减87.6%;晚稻1275万亩,比1990年减734万亩,减36.5%。2004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粮价大幅回升共同作用下,浙江省水稻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水稻种植面积扭转了连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72万亩,其中早稻231万亩,增加37万亩,晚稻1310万亩,增加35万亩。稻谷总产量686.94万吨,比上年增加40万吨。
    经过十余年大调整以后,浙江省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单季晚稻成为粮食作物的主体。随着早稻面积大幅度下降,单季晚稻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300万亩左右扩大到2004年的1016万亩,一跃成为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体作物,占当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7%,占水稻总面积的66%。
    2、优质早籼发展遇阻,圆粒形早籼谷供不应求。上个世纪90年代初,针对早籼米米质差、价格低、农民不愿种、居民不愿吃的现状,把大力发展优质早籼作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1994年10月,省政府组织省级有关单位实施“食用优质早籼开发研究和利用”项目(简称9410计划)。通过育种攻关,选育出舟903、中丝2号、浙农8010、嘉育948、嘉早935、杭931、浙9248、中优早5号等优质高产早籼稻品种。为了加快优质早籼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省政府还确定上述八个优质早籼品种的收购价在合同定购价的基础上,每50公斤加价6元,实行优质优价。优质早籼面积迅速扩大,由1992年的9.44万亩,发展到1999年的504.6万亩,占全省早稻面积的48.5%。2000年以后,由于早稻面积持续大幅度下滑,早籼稻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早籼稻米主要用于粮食储备,其次用于米粉干、味精、酿酒及饲料等加工业,少量直接作口粮。据悉,圆粒形早籼谷较适宜储藏,储备粮的80%为早籼谷,按三年一轮换计,每年用于储备粮轮换的早籼稻约占近年全省早籼谷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圆粒形早籼谷成为了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出现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子争相抢购的局面。园粒形早籼谷价格持续坚挺,而长粒形的优质早籼谷价格相对较低,一般每50公斤市场收购价普遍比圆粒形的低3-5元,而且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一般不予收购。由此,全省长粒形优质早籼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至2005年全省优质早籼面积仅为38万亩,仅占早稻播种面积的15%。
    3、晚稻优质化事业方兴未艾。由于气候等因素,浙江省的晚稻品质普遍优于早稻,所以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前,在晚稻上向来注重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晚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所忽视。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晚稻品质问题日益显现。由于地产晚稻米外观不太好,腹白较多、透明度较低,卖相不好,而且口感偏硬,本地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收购,有的企业将本地收购的稻谷掺混到外地调入稻谷中进行加工。种口粮田的农民也不愿种劣质品种。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逐步开始重视晚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晚稻米品质逐步得到改善。常规晚粳稻在秀水27、秀水11、秀水63等原有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选育出秀水52、秀水50、秀水110、秀水04、秀水09、嘉花1号、嘉991、浙粳20等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杂交籼稻先后从江苏省等地引进了两优培九、丰优香占和粤优938等优质高产新组合。省内(含中国水稻研究所)也相继育成了协优9308、中浙优1号、甬优3号、甬优6号等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近年来,全省优质晚稻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优质晚稻种植面积可达800多万亩以上,占晚稻总面积的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