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行业曾以26%左右的毛利率被视为暴利行业,广受投资者的追捧。但是进入2006年,新闻纸价格不断下跌,而新增产能又释放在即,新闻纸行业开始感受好景不在的凉意。为走出国内利润空间被压缩的阴影,新闻纸行业已经开始向海外寻求出路。
需求是否减弱
近期有研究员文章指出,新闻纸市场需求远低于市场预期,目前的买方市场决定了新闻纸价格在2007年中期之前的低迷,并建议投资者减持。一言激起千层浪。造纸企业和行业协会纷纷驳斥,认为新闻纸行业发展前景依然良好,不会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
海通证券研究员赵涛认为,2006年至2008年新闻纸需求年增长率接近市场预期,但由于2005年需求增长率仅8.5%,降低了需求基数,使得新闻纸的总需求绝对量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2003-2004年国内新闻纸需求增长率高达18.1%和28.6%。据此,市场预测2005年新闻纸需求增长率为13%,2006年至2007年增长率为10%。然而实际情况是,经过了前几年高速增长期,报业体制改革和相应的改版扩版在2005年以前已经结束,同时受到新媒体冲击,国内新闻纸需求增幅为8.5%,远低于市场预期。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峰认为,新闻纸需求是否减弱要有一段考察期。现在的情况是新闻纸需求的绝对量增长很快,而增长速度会放缓。
来自新闻纸消费群体中国报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2005年报纸发行量下降,但印张数增加,两方综合的结果是用纸量增长了11%;预计今年的增长量不会突破8%,将达到334万吨。
中国报业协会会长赵连宏预计2006年报纸不会出现大幅增长。造成增速放缓的原因除报业改革完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家目前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对房产、医疗等行业进行整顿,导致原来支撑报业广告的三大支柱———“汽车、房产、医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导致报纸用纸减少。
“供”是否大于“求”
今年下半年,新闻纸行业巨头华泰纸业和晨鸣纸业各自将上马40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有券商统计,2006年全国新闻纸企业的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到时供大于求的状况必然出现。
中国纸业协会会长赵伟却认为现在不能得出“供大于求”的结论。他说:“新闻纸价格下跌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说价格下跌只有‘供大于求’一个理由。现在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是由买方说了算的市场格局,以前曾出现过报业联合起来要求纸业降价的情况,所以企业迫于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
2003年和2004年,新闻纸行业经历了一个高增长期,不仅产值年年在扩大,而且新闻纸价一路走高,造成一时“洛阳纸贵”。但是,2004年下半年,新闻纸价格从高点跌落。进入2006年一季度,更是跌至4500元左右的低点。
新闻纸生产企业对“纸价下跌是因为供大于求”的说法也表示反对。华泰纸业办公室主任迟玉祥表示,现在的价格下跌不是因为市场萎缩,而是各家企业由于产能增加,并且几乎在同一时刻进入市场,所以导致市场作出了相应反应。“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等到市场消化了这部分新增产能,自然就会恢复原先的活力。”
华泰表示,2006年开局之后的销售势头非常好,几乎没有剩下库存,只有三、四千吨的备用存货。
山东另一家造纸企业晨鸣纸业也表示几乎没有库存。但是同时也承认,现在公司发货价格很低,发往北京的新闻纸价格是4600元/吨,发往东北的纸价略高,大约4700-4800元/吨。
出路在于海外
一方面国内报业的需求增长有限,另一方面企业产能增加迅猛,却没有库存,那么多余的新闻纸到哪里去了?
来自海关统计的资料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新闻纸出口数量大增。新闻纸很大一部分新增产能以出口创汇的形式得到消化。
国内两大新闻纸生产和贸易基地———广东和山东一季度的新闻纸出口都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根据地方海关数据,今年一季度广东新闻纸出口9543万吨,价值481.3万美元,同比增长10倍,出口目的地以东盟国家和香港地区为主;山东一季度新闻纸出口量为8700万吨,价值483.7万美元,达到去年全年的9.7倍,其中最大的出口国是印度,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王峰认为,近几年国内新闻纸出口强劲,原因在于国际(北美)新闻纸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受到原油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和环保因素导致的减产刺激,国际新闻纸价格持续走高,与国内新闻纸形成明显的价差,这是刺激国内新闻纸大量出口的原因。
而国内新闻纸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国内的生产原料是进口的美国废8#纸。我国的进口量几乎占据全球废8#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欧、日也加入了出口废8#纸的队伍,冲低了价格,导致国内新闻纸生产企业成本下降。
赵涛认为,现在企业向外寻求出路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新闻纸生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在一定规模之下才能形成效益。尽管现在国内新闻纸市场群雄逐鹿,诸侯纷争,但是格局的改变应该很快到来。只要熬过这个低谷,适应了行业的运行周期,2008年北京奥运对报纸需求的刺激,将使新闻纸企业迎来春天。(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