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苏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导,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现金收入延续了一季度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据对农村34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上半年江苏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3239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9元,增长14.5%。但由于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增收亮点相对缺乏,全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压力和困难仍然很大。
    一、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特点
    (一)本地务工收入对工资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提高
    上半年工资性收入人均1784元,增加223元,增长14.3%。其中,以本地企业从业收入为主的本地务工收入978元,增加143元,增长17.1%,增加额占工资性收入增加额的64.1%,较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55元,增加57元,增长11.5%;来自于乡村干部和教师等非企业组织方面的报酬收入人均251元,增加23元,增长10.1%。
    (二)种植业收入在"一产"收入中的基础地位增强
    上半年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204元,增加134元,增长12.5%。其中"一产"现金收入人均646元,增加33元,增长5.5%,主要是由于种植业收入增长较快,人均305元,增加42元,增长16.1%,较上年同期回升6.2个百分点,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比重达47.2%,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畜牧业受主要牧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人均245元,同比减少36元,下降12.8%。
    (三)非农产业收入对家庭经营增收的拉动作用加大
    上半年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现金收入人均558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2.2%,对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4.6%,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比重为46.3%,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中,第二产业收入人均214元,增加31元,增长17.0%;第三产业收入人均345元,增加70元,增长25.3%。
    (四)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两项合计人均251元,增加52元,增长26.1%。其中,财产性收入人均79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元,增长31.1%;转移性收入人均17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元,增长24.1%。
    二、促进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本地就业机会增多、外出务工环境改善,刺激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一是随着近年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外资、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和产业转移加速,江苏省农村各类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新开工企业数量增长很快,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从本地获得的务工收入随之大幅提高。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仅苏北地区就接受省内外500万元以上的产业转移项目1057个,项目总投资486.4亿元,实际引资额1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25.7%、34.5%,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近年农民工问题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年初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改善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江苏省随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抓好农民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问题的专项治理,做好进城就业农民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同时,省财政继续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接纳人数较多、工作做得较好的市县购置设备和培训师资。再加上全国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较好的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夏粮增产、粮价回暖,奠定了家庭经营"一产"收入的基础
    一方面,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今年江苏省夏粮播种面积为3069.07万亩,比上年增加76.08万亩,增长2.5%;亩产306公斤,增加24公斤,是仅次于1999年的最高年份;总产量达到939.14万吨,增加94.71万吨,增长11.2%,为近七年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小麦"托市"收购、粮价回暖。从今年6月1日起到9月30日止,国家在江苏等六省启动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据调查,当前江苏省各家委托收购库点小麦收购价严格执行每50公斤红小麦、混合小麦69元,白小麦72元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比上年同期每50公斤高4到5元。此外,上半年蔬菜价格全线上涨,涨幅在一成以上,也是带动种植业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民营经济、农村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家庭经营"二三产"增收的强大动力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放手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拆除了以往民营企业的所有政策围栏,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千镇万村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创新农技服务体系等等也都为农村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此外,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及农民多年收入较快增长的影响,农民改善生活的信心普遍增强,相关消费也带动了农村家庭经营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批零贸易餐饮业等行业的加快发展,农民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明显增加。
    (四)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完善,直接拉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
    上半年江苏省农民与社会保障方面密切相关的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人均172.1元,增长24.1%。一方面,江苏省各地从去年开始普遍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上年度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给予低保救助,苏北农村年保障标准确保人均不低于720元,苏南不低于1200元,苏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这部分新增收入直接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农民的养老金种类增多、收入增长较快。据调查,在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较为完善的苏州、无锡等苏南发达地区,除正常参保获得的养老金外,达到退休年龄的未参保普通农民每月也能获得一定金额的农村基本养老金,同时失地农民也被纳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畴,除一次性征地补偿外,每月也可获得数十元到数百元的补助金。此外,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民给予奖励补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也带动了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长。
    (五)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江苏省首先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河道疏浚、环境整治入手,计划在五年内,投资50亿元,将承担主要引排功能的县乡骨干河道疏浚一遍,其中今年安排省级补助资金2亿元,将完成2000条河道、1.5亿立方米土方的疏浚任务,大量的河务工程将直接带动周边农民本地务工收入的提高。除此之外,河道疏浚完工之后的绿化、保洁、养护以及水面的开发利用等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还会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各地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大大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
    三、影响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上半年江苏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现金收入变化等情况表明,今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投入,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的情况下,本地企业就业机会增多,外出务工环境改善,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二、三产业继续较快发展,成为保持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夏粮增产、价格回暖等等,这些都为全年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首先,畜牧业收入下降已经对农民增收产生负面影响。据调查,以前畜牧业中生猪生产和家禽生产表现出的是一种互补行情,在生猪价格走低时,家禽价格会有所提升,然而自去年以来却一反常态,同样出现了低迷,上半年全省畜牧业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5.0%,其中活猪、肉禽、禽蛋,同比各降23.0%、10.5%、9.4%,且跌势有持续加大的趋势。按去年同期牧业收入11.8%的增幅测算,上半年因畜牧业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农民减收现金收入人均近70元,若下半年价格不能回升,再考虑牧业生产费用等不确定因素,对江苏省全年"一产"纯收入的稳定增收十分不利。
    其次,种植业的增收基础尚不稳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但是紧接着6月下旬,江苏省徐州、淮安、扬州、宿迁等市普降大到暴雨,苏北及里下河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造成部分农作物在一定范围内减收甚至绝收,可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在江苏省仍然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加上病虫害对秋熟作物的影响尚是一个变数,因此从全年来看,当前种植业这种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仍十分脆弱,保持难度较大。
    第三,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增收难度加大。上半年受畜牧业产品价格回落、国内禽流感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生猪、家禽生产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生猪生产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现象,造成散户不愿饲养,规模户不敢补栏的局面,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因此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可能因此进一步扩大。
    第四,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已实现转移,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是年龄偏大就是缺乏一技之长,其转移步伐在经历几年快速期后,已逐步放缓,据调查,上半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32.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2.1%,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可见,当前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再要大规模的转移已经不够现实,因此不能过分寄希望于依赖劳动力转移这一途径来提升农民收入。
    因此,对当前江苏省农民现金收入出现的较高增势务必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当前和今后,能否保持劳动力转移和乡镇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进而确保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增长,能否抓好畜牧业生产,努力扭转畜牧业低迷现状,进一步挖掘"一产"增收潜力,从而保持家庭经营收入的稳步提高,对年内江苏省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十分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