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呼吁,应尽快完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
这边厢是庞大的外国资本虎视眈眈,那边厢是境内企业急欲追逐外国资本借力扩张。
外资并购在争议中前行,在前行中争议。 外资介入带来的资金、技术优势,无疑对于产业的整合与振兴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但许多案例背后也时常浮现出对国家经济安全和民族品牌消亡的隐忧。
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
苏泊尔(行情 - 留言)外资并购案最开始的讨论即源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这也是企业在外国资本进入后,市场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外商利用国内企业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弱点,低价收购国内企业的股权、品牌或专有技术,吞食我国民族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郑培敏和一些专家都表示,外商通过并购蚕食中国品牌无外乎以下几大“招法”:一是在并购之后对原国产品牌进行“冷藏”,如此前的上海品牌“美加净”等;二是通过减少对中方品牌的投资来逐渐降低其品牌价值;三是控制销售环节和市场推广;四是并购买断中方品牌,投资初期与这些中方品牌结合起来推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最终以自己的品牌取代国产品牌的地位。郑培敏认为,目前身处并购旋涡的苏泊尔也需要对上述情形保持高度警惕。
但事实上,外资并购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并不是品牌的消亡,而是可能造成的行业垄断。某证券公司投行部负责人表示,外资并购一旦导致垄断,就有可能控制被垄断地区市场,破坏该区域内的原有竞争秩序,从而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损害。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此前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外资并购新规,已就有可能导致行业垄断的情况做出了更细致和更具操作性的明确规定。
一业内人士还提醒,尽管当前国际并购大多数是投资性的并购,但仍然要提高对投机性并购的警惕,避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要学会自我保护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被收购的境内企业中,行业龙头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外国资本的追逐对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各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已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WTO保护期的即将结束,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全面放开,国内各大行业、各大企业也即将迎来一个并购浪潮的临界点。外资大举压境的现实语境下,中国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如何应对好这一多年未有之变局至关重要。
多数人都认为,外资并购企业是一把双刃剑,这亦是苏泊尔收购案打开舆论争议闸门的主要原因所在。在这种情况下,龙头企业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如何在引进资金、技术为我所用和又不被外资吞噬中做到平衡值得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泊尔案的解决将对后续外资并购案起到一定的标杆和示范意义。”郑培敏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市场专业人士都认为,在我国当前外资并购过程中,资产评估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使企业经常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或者吃亏地位。对此,有专家建议,要吸引多一些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进来,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尤其要加强并购过程中对无形资产的评估。
完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表示,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外资并购联合审查机制,制定相应的审查程序和政府核准制度。具体做法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考虑市场供需总量、生产力布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因素,对外资并购项目进行审核。这说明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在外资并购交易可能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已开始着手对其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
“仅仅如此还不够”,郑培敏认为,在目前外资并购问题上,国家决策层还有以下工作亟待解决:一是对何种外资并购涉及行业垄断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安全命脉,定义上还稍显模糊,如何更加准确的界定需要更细致的规定。他建议,应该根据我国行业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外资可进入的行业领域;二是在现行的外商投资相关规章的基础上,建议制定更为细致的法律,引导外资投向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加速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将外资并购纳入外资管理的范畴。郑培敏认为后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为显著。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