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增长30%以上,民间自由贸易仍欠活跃
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近年来增长很快,但是总量仍然不是很大。
9月19日,中俄总理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会上双方都预测,今年俄中贸易将再创新高,有望达到350亿—360亿美元,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问题不大。 但是一些俄罗斯媒体和专家却并不那么乐观,俄罗斯《RBC日报》评论说,即便这一目标达成,“莫斯科与北京这对战略伙伴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绩也远不能与其政治关系相提并论,两国在经贸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中俄贸易所占比重仍然不高
“360亿美元,”俄罗斯开放经济中心专家彼得·克奇马说道:“对照中美双边贸易额,就知道俄中贸易额度是多么不引人注目。”2005年俄中贸易额达到290亿美元,而中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额却达到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也达到2110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中俄贸易的比重只占2%左右。
此外,“双方的投资合作同样也处于初始阶段”。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方对俄协议投资金额只有15.4亿美元。俄罗斯对华实际投资金额更少,仅为5.7亿美元,而中国仅在2005年就吸引了世界上68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双边经贸潜力还未释放出来
一位研究中俄贸易的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近年来中俄经贸取得的成绩并不小,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中俄双边贸易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当然在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仍有问题,但对这些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
对于中俄两国经贸发展中的瓶颈,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俄罗斯问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俄贸易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双方政府的推动,一些大的合作项目占到了很大比例。然而,要想让中俄贸易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依靠民间的自由贸易。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
首先,从中俄两国实业界的现实状况看,中国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与西方实业界打交道上,对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关系不够重视,反之亦然。这就导致中俄两国实业界相互合作的动力不够强劲,合作的兴趣不够广泛。尽管两国政府三番五次地强调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但两国实业界中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行动不起来就不会形成一股强劲的动力。
此外,中俄贸易秩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实,对于俄罗斯的市场秩序心存疑虑也是中国企业不愿前去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和俄罗斯开展贸易的中国企业普遍反映,中国对俄贸易渠道不畅通,灰色清关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俄投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仍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等。
对于俄罗斯媒体所说的“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不匹配”的观点,专家认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自身发展轨迹,不能机械地认为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十分融洽,经贸关系就一定火热,因为中俄经贸关系受自身的经济规律所制约,受多方面的经济条件、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所左右。因此,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与两国政治关系不同步,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还要看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贸易结构过于单一
中俄贸易的特点是中方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与俄方的资源密集型商品的贸易。中国对俄出口主要以纺织和轻工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鞋类商品占中国对俄出口额的60%左右。中国自俄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商品为主,其中能源产品、钢材、化肥、原木及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占了自俄进口总额的近70%。
去年中俄贸易额猛增37%,其中能源贸易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但是,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具有不可持续性,同时还受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一旦原材料商品价格下跌,中俄贸易额也会随之下降。俄中经贸合作中心的谢尔盖就预测今年中俄贸易增速会有所下降,“如果中俄贸易结构不能实现多元化,即使能源供应量增加,原油价格继续上升都很难保障这一增长速度。”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指出,限制中俄经贸往来的另外一大因素是,两国之间现代化的合作形式非常少,像生产合作、来料加工、俄中合资企业等都不太多见。除此以外,银行关系不协调、俄中交界地带交通网不发达、彼此缺乏了解也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往来。“在中国连许多小商小贩都会讲一些俄语,但是俄罗斯各界了解中国的专家人数非常有限,很少有俄罗斯的企业界人士会讲中文。”他不无遗憾地表示。(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姚雨杉 环球时报记者 何申权)
中俄贸易将不再“灰色清关”肩挑手提
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
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5年达到了290亿美元,据估算,2006年的中俄贸易额将达到350亿-360亿美元,中国将因此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国。但是,相较中国与日本、美国、欧盟都已超过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