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在调控中往往是扮演默默无闻而不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国家财政便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行使了公共财政职能。
宏观调控中的财政:稳健中现积极
上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很感性”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他说:“我们做统计工作的,当我们把农民的收入统计上来以后,感到很高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他说的这个好消息是社会各界一直十分关注的农民增收问题。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实际增长11.4%,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那么,农民的增收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具体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里,除了外出务工、农产品收入和二、三产业的收入之外,最直接的增收因素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各种财政补贴。
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完善粮食“三补贴”、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农村金融改革、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等政策措施,仅前三个季度,就已经向农村投入财政资金1500亿元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的142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我国财政政策
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是,在我国,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民增收和金融市场一样,也是宏观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宏观调控的成效,也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中的财税手段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熨平经济波动、规范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秩序等重要作用,并具有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性,平等非歧视的公平性,注重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以法制为基础的规范性等特征。有意思的是,公共财政在调控中往往是扮演默默无闻而不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国家财政便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行使了公共财政职能。
除了对“三农”发展的大力支持外,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还增加了对地方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以提高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这些转移支付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今年全年预计可以达到1520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为这些地区有效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财政保障。二是继续增加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50多亿元。三是继续实施“三奖一补”政策,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县乡财政奖励补助资金235亿元,比去年增加85亿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省以下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巩固扩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成果。
同时,财税政策又和货币政策一样,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概念:财税政策的两翼,一翼是公共财政支出职能,另一翼则是税收调控职能。今年前三季度财税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财税部门以推进财税改革的方式,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加大税收政策的调控力度:
——为促进启动内需,从今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相应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为有效利用资源,遏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项目的增加,在近两年上调原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税税额的基础上,今年又陆续提高了煤炭、钒矿石和岩金矿的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了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资源税减征政策;
——为抑止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调整了现行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政策,将个人购房营业税免税期限由2年延长至5年;
——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继续扩大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对部分已经引起贸易摩擦的大宗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选择了部分高科技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进口一律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从今年7月1日起,允许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150%,对研发设备加速折旧;
——为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控收入分配,从今年4月1日起,对我国消费税制进行了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
由此可见,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家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表现出了动与静的结合,可以说是稳健中体现着积极。(记者 王迎晖)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