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扬(李扬新闻,李扬说吧)昨日表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最主要特点依然是流动性过剩,真正要关注的是储蓄大于投资而非存差。面对这一结构性问题,应让财政政策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李扬在社科院金融所演讲时表示,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和货币发行是直接正相关,最后造成市场流动性过剩。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巨斧’可一定程度上回收流动性,但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无法根本改变这些结构性问题。”李扬表示。他同时认为,由于计算口径的不确定,存差概念已经丧失了其科学性。
在高储蓄率问题上,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指出,2000年以后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储蓄率上升,而政府储蓄率上升的原因在于两点,其一在于政府投资引发的政府储蓄倾向的上升,其二在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分配向政府部门的倾斜。
“今年财政净收入增加可能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政府是最大的储蓄者。”李扬预测。
央行和税务总局数据分别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前三季度,中国财政收入达2.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李扬认为,与高储蓄率的不断攀升不同,高投资率已经呈现出收敛态势。如果政府以降低储蓄率为政策目标,则政策的基本着力点应该在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生产税和所得税的税率;督促企业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劳动者报酬;政府适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此外,应当逐渐将当前的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与城市化相关的各类投资交由市场去做。”他指出。
李扬还表示,根据国际收支统计,2005年我国投资收益流入超过350亿美元,而我国对外投资中官方证券投资占主导地位,“可以合理地推断,中国的外汇储备收益相当可观。”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