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行外》股市交投畅旺,失业率创近年新低,经济增长继续强劲,好消息似乎不断涌现。在香港势头正盛之际,令市民不安的新闻或讯息,却又接踵而来,首要的是无法解决的空气污染问题,它阻碍了香港的长期发展,造成人才和资金流入的障碍。 自由行虽然为零售和服务业带来旺景,但零团费变成「强逼购物团」反令香港旅游业的声誉受损,导致跟团来港的游客人数减少。自由行政策衍生了大量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有部分来港产子的孕妇知道香港人本着人道立场,她们分娩后不付钱便一走了之,享受香港一条龙产子服务,直接加重了香港的医疗压力和财政负担;而这批在港出生的未来主人翁将来对香港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影响更无法估计。除了内地孕妇外问题,很多食品都是由内地输入,近期出现内地食品安全问题,计有:红心蛋、孔雀鱼、保健药品等等,令香港市民人心惶惶无从适应,但没有内地食品输入,香港根本无法自给自足。 *期货市场侧重期指买卖* 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虽然特别提及支持香港发展旅游、贸易、航运、物流和金融业,但近年内地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令内地对外开放市场的步伐加快,香港未来面对挑战是无可避免。有学者估计,深圳的盐田港(行情,论坛)有力挑战香港航运中心的地位,而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机会被上海取代。香港政府对金融政策一直没有长远的规划,多采取迎合外资的态度,香港证券市场虽得到中央政府支持,成交量、集资额和市值不断上升,却只是为外资银行和商人银行做嫁衣裳,本地证券公司和从业员极难分一杯羹,政府必须重视和培养本地证券公司的发展。期货市场只有期指买卖交投畅旺,其余商品期货产品的发展裹足不前,债券买卖又不能普及化,外汇交易发展也未如理想,继续下去,香港又怎能号称为国际金融中心呢? *培育金融人才刻不容缓* 97回归后,香港要发展成为一个产品齐全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不困难,可惜在2000年港交所(0388)上市后,政府似乎将这个担子全放在一间上市公司的身上,上市公司始终以盈利为目的,绝不会做无利可图的生意,更不会积极考虑香港金融业的全盘长远发展计划。港交所现只侧重大型国企来上市融资和备兑认股证生意,而忽略其他产品,将商品期货、货币期货、债券买卖等都搁置一旁。其实港交所这种只顾当前利益,单靠内地企业来港集资以争取利润的做法并非长远之计,大家不要忘记早年香港的制造业北移,而现时航运业正面临挑战,今天国内的企业已可A、H股同步上市,有些国内企业更移到海外集资,假如香港的金融市场不加把劲,不比国内市场走快几步,相信不久的将来,香港的金融市场将被内地取代。由此可见,港交所专员应要高瞻远瞩,除开拓多元化的产品外,为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更要培育和挽留人才,但可惜港交所这几年只注重公司的盈利,而忽略了金融市场平衡的发展,在培育金融人才方面,政府和港交所更没有积极推行,反之在这几年施行打压本地中小型证券及期货公司和从业员的政策,令很多资深的从业员感到心凉;在此消彼长下,将来香港的金融业只可依靠外来的专才,而本土的人才势必凋零,当外来专才见利思迁时,届时人才出现断层,香港的金融业业优势便黯然而退了。《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