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铮 孙洪磊 林艳兴
    几年前,我们为陈化玉米的出路头痛;如今,当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供求变化为玉米找到了“能源化”出路———加工成燃料乙醇“养车”时,却又开始为各地盲目上项目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而发愁。
    当前,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项目热情高涨,意向建设产能已超过1000万吨。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日接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并对各地玉米加工企业进行清理。
    这是对粮食“养车”热的一次“刹车”。记者调查发现,适度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一哄而起、盲目建设,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玉米加工产业健康发展,并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能源化 产区变销区
    在位于吉林榆树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毗邻而居两个“超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按照计划,两个项目一期消耗玉米都是60万吨,二期建成后也都是100万吨。
    榆树是我国近三年连年的“全国产粮第一县(市)”,每年粮食产量240万吨,其中玉米180万吨。榆树市市长助理孙凌岐告诉记者说:“如果两个项目全面完工,榆树全市的玉米都不够供这两家企业,需要外调”。
    记者在东北三省发现,像榆树一样由于加工业迅速发展而即将带来的“产区变销区”的情况比较普遍。传统的饲料加工业、淀粉加工业呈刚性增长,“能源化”则是“一把新火”。由于国家对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严格限制,项目上马因此花样翻新,方式更加隐蔽。
    ———燃料乙醇继续扩产、争上项目。原来国家已批准建设的四家定点生产企业纷纷扩产,不少地方仍在论证上马新的乙醇生产项目,伺机争取国家批准。
    ———转战乙醇上游产品酒精市场。生产燃料乙醇需国家批准,市场终端也由石化企业掌握,而酒精转化为燃料乙醇只有一步之遥,不少企业便打起“擦边球”,“先斩后奏”建酒精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新建及改扩建的酒精生产能力已达到160万吨/年。只要政策允许,市场有需求,这种项目很快就可以转产燃料乙醇。
    ———生产下游的生物化工产品,直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这也可以规避国家立项门槛的限制。
    高额利润和政府驱动力强大
    用陈化的玉米、小麦加工燃料乙醇是能源替代途径之一。燃料乙醇项目位列我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2000年开始启动。由于当时燃料乙醇价格高于汽油,因此发展缓慢,到2002年全国产量才3万吨。
    2003年开始的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使燃料乙醇利润空间不断“放大”。在国家财税政策扶持下,燃料乙醇从无市场变为有市场,生产企业从当初的无利润变为有利润,国家还包销产品。因此,2005年国家指定的四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产量猛增,燃料乙醇项目从以前的“包袱”变成了“财富”。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展替代能源已由当初单一的用粮食加工转变为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开发,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提出要更加依靠非粮食原料。但由于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及其上下游产品技术成熟,且在目前情况下大规模原料采购比较容易,成本低廉,因此企业仍对其青睐有加。加上东北产粮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企业追逐利润和粮产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一拍即合”,新的粮食“能源化”项目便以各种名目上马了。
    东北一个正在建设的百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工艺,3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化工醇、1吨DDJS饲料和1吨酒精。以目前石油和玉米价格计算,每生产1吨化工醇能获利1200元。如果年产20万吨,利润就是2亿元。为此,公司快马加鞭,项目从提出到开工仅用了两三个月,4月份开工10月份就要求投产,可谓“从天而降、拔地而起”。而地方政府对企业也给予了“无私”关怀,近35公顷的土地全部无偿提供。
    粮食能源化影响已显现
    关于“粮食能源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话题自其出现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业界仍然争论不休。而可以肯定的是,“粮食能源化”正在引发我国粮食市场的巨大变动,其“连锁反应”目前有的已经显现,有的将继续显现。
    在包括“能源化”在内的一系列原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业产能增幅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预测:在2007至2008年度或2008至2009年度,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实际上,由于能源化加工的推动,今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并首次出现价格“倒挂”:玉米价格高于小麦,改写了各类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对最近一轮粮油涨价产生了影响。
    “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粮食生产应该首先保证口粮和畜牧业发展。”吉林四平市粮食局副局长赵殿发告诉记者,对将粮食用作工业原料的深加工项目,不可过度发展,尤其不可一哄而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有关人士表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和水资源减少趋势的不可逆转,决定着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业过快发展,已出现与饲料工业争粮的问题。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说,用玉米、油菜替代能源,可以研究。但如果大量靠玉米解决能源问题,将会是一场灾难。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中国国情和美国、巴西不一样,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