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年。
迎着时代的要求踏着新年的脚步,从今天起本报开辟《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专栏。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创造力量。
本报开设这个专栏,就是要集中报道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进展、新成效,报道各级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新举措、新经验,报道人民群众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的新典型、新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风貌,展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新气象。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于火热的生活,最生动的事迹来源于人民的创造。希望广大读者关心支持这个栏目,一起办好这个栏目。
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有保有压 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能耗大省、排放大省。山东的产业结构中高能耗的产业比重较大,仅从电力角度看,山东火电就占了99%以上。因此,山东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
问起2006年山东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原因,很多人第一个说到的就是去年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廷生说,如果不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加大力度清理整顿在建项目,不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上花大力气,山东就很难实现国家制定的能耗下降4%的指标。
据山东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山东去年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力度大、决心大,全省对列入清理范围的1657个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仅永久停建的项目就有87个,涉及资金100多亿元。这些项目中不少是能耗较高、污染较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谈到节能减排工作,省发改委的同志认为,技术节能、全社会节能都很重要,但对山东这样的能耗大省来说,本身钢铁、火电、冶金、石化等高耗能产业比重大,所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山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节能的大好契机。
在山东采访,很多人都谈到这样一个观念: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其实就是优化明天的产业结构。在开展宏观调控中,山东特别注重有保有压的原则,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压掉,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低、污染小的高新技术项目则全力支持。比如东岳集团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薄如蝉翼却“重如泰山”的离子膜,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把它列为“一号工程”大力支持。威海威高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的研发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有21项,其中药物涂层心脏支架达国际领先水平。国家发改委领导到该企业考察后不无感慨地说:要是都上这样的项目,即使投资高一点也很欢迎。
转变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如果说宏观调控解决的是增量,那么对于现有的存量经济,山东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突出成效。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为,山东是能耗、排放大省,因此节能减排的潜力也大,关键是看能否彻底转变粗放增长的落后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技术改造,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
记者来到济南钢铁集团采访发现,这里的循环经济实践令人鼓舞。在济钢,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没有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过去钢铁厂炼钢的废气全部排放掉,熄焦降温是靠水,每次熄焦都会升起很高的蘑菇云,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行人路过钢厂都得捂着鼻子走。如今,济钢把原来直接排放的废气收集起来发电,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氮气熄焦,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没有了污染,还能把余热收集起来发电。据统计,仅余气余热两大发电技术,全部投产后就能发电30多亿千瓦时,几乎能满足主厂区一年的生产生活用电。循环经济理念使济钢的钢产量从1996年的200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1120万吨,钢产量增长近5倍,吨钢综合能耗却下降了44%,吨钢耗水下降82%。而如果按照过去的用水量,目前的钢产量几乎要喝掉济南市区全部的水。
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发动机再制造。总经理邢忠介绍说:“通常的汽车大修,如同给心脏装起搏器;而再制造则是把行将报废的发动机进行改造,如同给80岁的人换上30岁的心脏。”再制造后的发动机不仅能达到新品质量,还节材70%―80%,节能60%以上。招远市金宝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电解铜箔最大的企业,也是招远市第一用水大户,生产中形成的含铜含酸漂洗废水,几乎污染了周围村庄的所有水井,鸭子喝了废水就会死掉。金宝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年处理量达100万吨的铜箔漂洗水回收净化工程,平均每月回收软化水6.7万吨,回收电解铜10吨,每年创造利润300多万元。
正是有许多这样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自觉地节能减排,从而使山东实现了效益增长、能耗排放下降的良性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 走既好又快之路
宏观调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山东2006年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局面,预计全省GDP以及企业利润、财政收入都将实现较高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7∶58.5∶3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6%。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均过百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0%。但是,对于山东,收获的不仅仅是好看的数字。
林廷生副省长说,宏观调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山东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了中央提出的既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对于山东这样的沿海省份,发展很重要,但是健康的发展更重要。就现阶段而言,不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上的速度不仅没有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不好、不健康的发展是有害的。这话说得很重。可细细想想,不无道理。济钢钢产量10年增长近5倍,但如果没有能耗下降、污染下降这个前提,为支撑这一家企业5倍的速度而用去全济南市区的水,这样的“发展”不仅不是好事,甚至是灾难。
《人民日报》 (2007-01-02 第01版)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