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摇号传递信心
1月4日,武汉居民雷勇对记者说,没想到,在2006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多年的住房梦想在全市电视观众的关注下成为现实……
2006年12月30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节目直播了该市当年度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适用房项目“丽华苑”的摇号。
现场的另一位监督代表陈先生没被摇中,但觉得很公平。“通过电视直播,大家都能看到全过程,没什么怨言。有点遗憾,下次再来吧。”
“电视直播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通过这一形式,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老百姓对经济适用房的信心。”建设部一位官员说,现在社会上对经济适用房的关注和议论较多,主要集中在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否落实到真正需要保障的家庭这一操作环节上。
“此次武汉市对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家庭进行严格审核,采用电视直播摇号,并引入公证监督等方式,就是一次比较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该官员说。
武汉模式拟入教材
“建设部决定将武汉模式写入培训教材,在全国推广。”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张志新说。
“经济适用房不仅仅是普通商品房,它还带有极强的住房保障性质。”武汉市房管局局长周茂棣介绍,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仅2006年,武汉市就累计对16308户最低收入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全部实现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最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
据了解,此次电视摇号的“丽华苑”项目位于武昌余家头铁机路,除预留给武昌区政府用于安置拆迁户的915套房源,剩余1230套全部参加了此次摇号销售。该项目全部是中小户型,其中最大户型90.59平方米。经过武汉市物价局审核,房价最高不超过2879元/平方米,比周边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便宜1000元/平方米以上。
该项目开发商,武汉中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汉桥告诉记者,“丽华苑”项目的利润虽然被严格控制在3%,但由于经济适用房由政府负责销售,且供不应求,省下大笔的广告等销售成本。“开发经济适用房项目虽然利润低一些,但风险也小,而且在土地价格、税费等方面还能享受优惠,我们还是愿意做的。”
作为全国最早开建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之一,截至2006年年底,武汉市经济适用房累计竣工面积达1179.69万平方米,改善了11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日前,记者从建设部了解到,武汉市通过严控经济适用房弧形设计标准、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开发企业优惠、严把销售价格关等方式,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制度。
经济适用房亟待强化保障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累计竣工面积约10亿平方米,解决了约120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然而,有专家分析指出,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片面强调房地产市场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片面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导致目前经济适用房供应量明显不足,商品化色彩越来越重,而住房保障职能逐渐弱化。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很多城市还没有公布未来的经济适用房供应计划。
“有些地方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界定购买对象,审查把关不严的现象屡有发生,使老百姓对经济适用房责难颇多。”该专家说。
在主管部门眼中,住房保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建设部一位负责人说,“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只要政府重视,资金并不成问题。但对于一些西部地区,由于土地出让收益不高、公积金增值能力差、财政转移支付也主要用在发工资等更急需的用途,能投入住房保障的资金就非常有限。”
另外,地方政府缺乏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设置也是一大困扰。“一般都放在房改办了。”据了解,住房保障做得比较好的北京市曾作过测算,每个区只有1.2个人专门负责住房保障,根本忙不过来。而在西方国家,不仅中央政府会有一个多达数千人的机构专门负责住房保障,各个地方政府也有庞大团队,负责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政府已经明确要强化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质。”该负责人介绍,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从中低收入家庭进一步明确为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货币化试点也已开展,旨在通过合理确定房租补贴方式,统筹解决各类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要。
“目前,我们正在酝酿住房公积金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该负责人说。
《人民日报》 ( 2007-01-05 第05版 )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