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杨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他们抽检洋品牌皮鞋的批次素来不多。对此次受检的国际知名品牌,仅有23.91%的合格率,他感到“震惊”。(1月3日《浙江市场导报》)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正因为“洋品牌”的式样时尚,质量过硬,才会受到青睐。
“洋品牌”令人震惊的低合格率,折射出日常监管不力。作为国家鞋类质量监督的权威机构,抽检“洋品牌”皮鞋的批次素来不多,而唯GDP马首是瞻的一些地方和部门,更是对“洋品牌”高看一眼,“服务”还生怕人家不满意呢,更不要说对其质量进行监管。于是,打“放心牌”,为其开放“绿色通道”,有意无意中给“洋品牌”营造了超国民待遇,致使其成了质量监管的盲区。
质量低下的“洋品牌”呼唤消费理性。近年来,“衣食足”的中国人,消费观也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但一些消费者盲目崇拜名牌,非名牌不买,不是名牌不用:不管质量如何,只要电视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就是好牌子。各种各样的名牌产品充斥市场,使消费者脆弱的消费理性,在“洋品牌”面前失去了自己评判的标准。
由于中国的市场庞大,而消费者直接接受资讯的渠道不多,不但一些外国的低端品牌趁乱抢滩中国市场,依靠自我宣传、高端定位等,蒙骗中国的消费者,就连国内一些企业也摸准了消费者心理,拉大旗当虎皮,随便蒙个外文字母当品牌,“洋”字当头蒙骗消费者。一些“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的洋品牌让人震惊,对“洋品牌”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盲目信任更应警醒。
(文章来源:市场报,作者:程桂香)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