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展
    牛气的净值增长并不能完全代表牛气的投资能力。如果以超越上证综指为标杆的话,其实2006年有近九成的基金要被打上“不及格”。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上证综指涨幅达到了130%,而同期净值增长超过这一数字的基金却只有19只,仅占168只偏股型基金(成立一年以上)中的11.3%。而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09.83%,远远低于指数涨幅。
    成熟市场中的经验正在A股身上应验:牛市中,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往往跑不过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内地基金“超强”投资能力的神话正在被打破。
    在前几年的熊市中,基金整体业绩一直强于市场。2003年基金净值平均超越了上证综指7.16个百分点,2004年超越近15个百分点,2005年超越近12个百分点。基金经理们超越指数的能力似乎被持续印证。
    但当大牛市来临,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上证指数在指标股的带领下疯狂蹿升的时候,基金终于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情况。大部分基金四季度的净值增长未能跟上指数的步伐,前三季度跑赢指数的成绩被逆转。
    业内人士分析,基金落后指数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有三:
    其一,中行、工行等权重股对上证综指的影响力空前,四季度大象们又出人意料地跳起了芭蕾舞,造成在这些指标股上配置不足的基金难以跟上;
    其二,由于基金契约的限制,大多数基金不能把所有资产都配置在股市中,即使加仓到上限,大约20%左右的债券仓位也会拖累整体净值表现;
    其三,在指数一路高歌猛进之后,部分基金经理出现“恐高症”,特别是12月末金融股的暴涨,令一些基金经理难以理解,增仓力度下降。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基金尽管努力程度不减,但终难追赶。何况,今年平均100%多的净值增长率,已经足以令持有人满意,而发行市场的火爆,也多少减轻了基金经理们靠做净值换得营销效果的压力。
    当然,客观来说,基金今年的整体业绩已经远胜普通投资者。如果把比较基准设定为“80%的股指+20%的债券指数”的话,大部分基金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专业理财”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