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愿,公历2006年的最后两天,我国北方大部普降瑞雪,给这充满喜悦的一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2006年,本是充满悬念的一年。粮食连续两年大幅增产之后,能否继续稳定发展?在连续两个1号文件之后,第三个1号文件能否继续发挥明显“功效”?新农村开局之年,是否能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各业实现开门红?
2006年,更是令人高兴的一年。
回首2006,这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自然灾害频繁,台风、暴雨、洪水、干旱交替袭来,不给人们喘息的工夫;粮价波动,引起农民的疑虑;生产资料上涨,又增添了种粮人的不安;还有防不胜防的禽流感……
然而,2006年,也是支农力度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一年。继2004、2005年之后,9亿农民盼来了第三个“1号文件”,中央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巩固、完善和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得到鲜明体现,城乡统筹的步伐果决而坚实。2006年,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1200亿元,中央还首次在春耕之前拨付了鼓励粮食生产的专项补贴,比往年提前了3个月;首次安排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渔业燃油补贴;首次在春耕前公布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的农村政策继续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是我国在2006年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新农村建设开门红的关键因素。
2006年,我国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看好,但也有些美中不足的事,让人如鲠在喉——多宝鱼事件、孔雀石绿、瘦肉精、红心鸭蛋……一连串类似的事件,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多有抱怨。当然,一方面人们生活质量在提高,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生产经营者要加强法制道德观念,保障食品安全。但这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也必须跨越一道新的门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向社会提供质量可靠的粮食、果蔬和肉蛋奶,这也是现代农业的任务之一。我国农业已经为社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现在必须也完全有条件,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当前国内国际的情况看,这是关系着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
当然,美中不足的事还有一些,比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个别地方出现了偏重新村建设而生产发展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不尊重农民意愿的冒进行为。这都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
9亿农民欣喜地看到,200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紧接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的日历已经翻开。尽管在短期内,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很难根本改变,农民增收和就业门路不多的现实很难根本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态势很难根本改变,但是,只要党和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只要每年都能看到好的转变,农民兄弟心里就会塌实,希望的田野就会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