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心声
干部是“火种” 群众是“火把”
游青平(江西赣州水西镇联三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9月,联三村被列为章贡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时,我还是“懵懵懂懂,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个搞法。
但有一点我们明白,建设新农村,仅靠干部一头热不行,仅有少数群众热不够,要的是大多数人热起来。干部是‘火种’,群众是‘火把’”。
为此,我们村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村、组干部及理事会、农户共同参与。修路期间,路往哪里修,我们都会把村民们集在一起,商议筹措资金、选择材料和施工人员等事项。短短1个月,村民们最少的捐资1060元,最多的达2600元,一条长4.2公里平均宽3米的环组水泥路就修成了。
党支部早已谋划好新一年的建设重点,那就是依托城郊优势,做好服务城市、服务市民这篇文章,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城郊型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本报记者任江华整理)
为政心得
从农民的迫切需要入手
周红波(南宁市副市长):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2007年试点地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生态能源项目“三大会战”的实施,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原来马山县一些村屯卖猪要8个人抬出深山,扣除人工费后,没剩多少钱。修好路后,有人直接开车到村里来收购。一开始政府修路、修水利设施需要给农民做工作,尝到甜头后,很多村委互相竞争,看谁条件比较好,早点上项目。现在他们自己自筹资金,抢先修起了路、水利设施。
从农民最想解决的问题入手,有秩序地宣传组织,是2006年南宁新农村建设的鲜明特点。2007年将继续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投入8亿元进行建设,同步抓产业发展。2006年农民增收90%以上都靠优势产业,如甘蔗、桑蚕、水产品等。今年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做强优势产业,同时推广50万亩超级稻种植,巩固这个新的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李红梅整理)
农民办不了的事情,政府办
周勇(安徽省无为县委书记):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发挥组织作用,带领农民办农民办不了的事情,要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公共服务。
2006年,无为县单就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达50多万元,坚持因地制宜、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期实施,坚持规划的全面性,把县城规划、集镇规划、新村建设规划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新村建设规划等经农民代表民主讨论后,经县主管部门审批后,不准随意更改。
无为县有321个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很高。为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采取“三个一点”办法,即政府出一点、多方筹一点(社会捐款、帮扶单位资助)、农民自己出一点,多方筹措道路建设资金,大大推进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
(本报记者何聪整理)
专家点评
新农村建设需脚踏实地
李成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过去的一年,我到10多个省进行了调研。从各地的实践看,政府、农民与社会各方面协同建设新农村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广大农村被进一步激活了,农民兄弟对中央政策是非常满意的,可以说我国农村进入了继1978—1984年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在整体水平上还相差甚远,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还刚刚开始,路途遥遥。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不能仅讲面上的情况,而忽视边缘地带、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不能忽视平均数下掩盖的不平均。西部一些农村经过二三十年的新农村建设,也许只能达到东部地区今天的水平。新农村建设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推进,需要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认识。
(本报记者朱隽整理)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