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陡峭的直线上升的房价曲线背后,“暴涨”再次概括了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历程。人们对动辄百万元的房价开始习以为常,可惜,这似乎并不是终点。
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业迎来了历年来最密集、最激烈的一轮宏观调控,从“国六条”到限制外资炒房,调控之手竭力平抑井喷的房价和投资。
房产商学者大PK
伴随着张宝全和钟伟“房地产业拐点是否已出现”的激辩,2006年的房地产业在老总和学者们针尖对麦芒的口水战中拉开大幕。
很快,一场公审房地产商的“整风运动”声势渐起。一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房地产界明星相继登场。潇洒的王石主动交待房地产确有暴利,使关于此话题的舌战二度升级;“穷富分区住是很正常的”的态度为任志强引来骂声一片,老友潘石屹的倒戈更使他“黑心房地产商”的形象升级。
在该不该公布房屋成本的质疑以及“地荒论”传言此起彼伏之时,统计数据也拉响了商品房空置率过高的警报,政府频频警示“房价仍有上涨压力”……2006年初的房地产在空前的信任危机中焦躁不安。
一季度统计数字的出炉立即终止了这场“乱战”:1月份,三个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达到两位数;而北京一季度住宅投资增幅整整是上年同期的3倍。钟伟的“拐点已经出现”的幸福预言彻底被房价“天天向上”带来的人心惶惶所湮没。
房价“天天向上”
混乱中,决策者决心对房地产全面“洗牌”。
4月28日,央行将5年以上的商业房贷基准利率由原先的6.12%升至6.39%。不过,滚烫的房地产投资很快蒸发了这盆冷水。20天后,真正的大手笔“国六条”出台,条条渗透打压之意,作为解释细则,九部委的“国十五条”同步面世。。
“国六条”后,调控组合拳连续打出。但遗憾的是,调控又一次在见招拆招中远离预期目标。虽然房地产交易暂时降温,楼价却越挫越勇,就在“国六条”出台两个月后,北京房价同比增幅轻松跃上两位数。到10月底,以10.7%领涨的北京实现连续15个月的上涨。
外资助涨房价
和房价一样疯狂的是国际热钱的涌入速度,沸腾的中国楼市让上年进入的外资赚得盆满钵溢,受到鼓舞的后来者争相入局。港澳台和华侨资金出手最惊人,在2006年上半年每平方米超万元的住房中,这个群体狂敛走近一半。
外资的“插手”对房价的助涨显而易见。7月,建设部等六部委重拳出击,三路狙击外资炒房,而所有港澳台和华侨在京也被限只能购买一套。
然而,唱涨房价的外资丝毫未降低投身中国楼市的热情。外资坚信这是一场必胜的赌局,即使这是一堆泡沫,他们也有足够的利润全身而退。
涨还是降,对中国的房地产而言已不再是问题。从天价地块到外资炒房,房价上涨的N个理由在2006年被一一证实。一切都在提醒,房地产调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晨报记者 刘晓林 李贵民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