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7日讯 记者阎晓明报道: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区域,自主创新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最显著的特点,取得了三方面突出成果。
重点产业实现多项突破
——北方微电子公司和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100纳米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设备攻关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关键装备技术直接跨越了5个技术代,达到了与国际同步的“8英寸100纳米”装备水平。
——2006年12月,欧洲头号半导体生产企业意法半导体公司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5年的技术使用许可权,实现了我国CPU芯片自主核心技术出口的一次重大跨越。
——截至2006年12月8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全球累计销售突破1亿枚。2006年12月7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荣获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2006年度大奖。
创立标准取得重大进展
由联想、TCL、康佳、华为等80个会员联合组成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简称闪联标准) 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使一定范围内家电、电脑、通信(3C)设备能建立连接和共享资源,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被誉为面向3C产业的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
制度创新壮大产业联盟
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产业上下游协作与互补关系的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中关村重要的经济形式。目前,已经形成闪联产业联盟、龙芯产业联盟、创意产业联盟等19个产业联盟。
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能力,吸引了境内外大量创业投资机构的关注。2006年,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关村的创业投资占在中国大陆创业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86家,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总数达到14家,占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总数的一半。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多基地空间布局,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授予“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 “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北京)发展基地”、“国家高新技术标准示范园”等称号。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