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过去一年,观察去年长三角16城市经济运行情况,或许可以用“平稳发展”来概括。但其中,有些变化倒还值得玩味。
比如,浙江板块的7个城市中,GDP增速并无太过冒尖的。但在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中,浙江占据了四席,平均增幅达到12.2%。
这个变化虽不十分显眼,但不应忽视。眼下,我国正处于GDP高速增长期,而居民收入的增速却普遍较低,这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速虽数倍于发达国家,但收入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同时,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这两年在12%左右徘徊。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
现在,必须看到其中的危害性。如果公众的收入与经济一起增长,无疑是最稳定、最理想的一种发展状态。因为公众收入增加的同时,其消费能力也在增加,公众的消费又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种主要力量投资、出口和消费当中,消费的拉动作用一向最牢靠。而没有公众收入的同步增长,经济快速运行就缺少一个重要的支柱,这无论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公众改善生活质量,都容易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是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
眼下,经济增长的好处更多分配给了政府和企业,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要远高于GDP增速。问题的核心是,应当采取有效办法,改变这些年来所形成的政府与民争利的改革路径。而让经济增长普惠国民的关键,是公共财政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加大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要打破行政垄断,消除各种不合理的非市场因素,让市场而不是权力来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
有些人或许还有另一层的忧虑:如果劳动力价格增长过快,会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要获取竞争优势,以人为压低工资、放任环境损害为代价,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在当前情况下,如果维持一定的收入增速,短期内会减少资本的收益,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但一个企业如果只能靠压榨劳动力成本生存,而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拓展赢利空间,那么它被淘汰出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值得怜惜的。
过去,我们或许过分看重GDP增速这一个指标,现在更多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中的能耗问题。但归根到底,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居民收入增长与GDP赛跑的局面出现,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进而为更科学的增长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