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峰
    兴业银行即将登陆A股市场,打响了国内银行2007年上市的第一枪。继兴业银行后,今年继续赶赴“上市”进程的还有许多银行,如光大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宁波商业银行等,而已经在港上市的交通银行,也将于今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讨论回归A股事宜。
    由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内银行“巨无霸”的上市,将2006年称为中国“银行上市年”毫不为过。照目前情形看,今年仍是国内银行上市的又一个高峰,区别只在于银行规模小一些而已。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上市固然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公司治理方面大有好处,但同时要承担原有股东权益被摊薄等风险,如果在“内功”尚未练好的情况下,匆匆上市,显然无法卖个好价钱,最终损失的还是老股东,损失最大的则是大股东———政府。
    更重要的是,银行如果不在整体运行机制方面,如业务发展模式、风险管理机制、管理人员任命等,做出切实的改革和转变,仅依靠上市是不能够解决银行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正如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的那样,工商银行等在港上市后,国际投资者并未完全认同它们为“公众性”银行,因为还需要观察该些银行的运行效果。
    投资者方面,若是因为银行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优异表现(包括沪、港两地市场),而去盲目地追捧所有银行股,必定是不甚明智的举动。除了各家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及所处发展阶段都有差异外,后上市的银行在估值水平的参照对象更多,所以股价获得更高幅度上涨的可能也相对较小。如果资本市场逐步由热变冷,面临的风险更是可想而知。
    从管理层角度看,除了推动必要的银行上市进程外,还需要加快拓展银行的融资渠道,让所有符合资格的银行都能够以更方便、更有效地获得资金,以补充资本充足率并为业务的长期发展“松绑”。不然的话,所有银行都挤着走上市“华山一条路”,对整个银行业的改革进程,恐怕也不是最佳选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