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规模需求理论创始人 资和信总裁 王吉绯
公元2006年,农历丙戌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世界,也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挥手告别2006年最后一个落日,转身面对2007年的朝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在欢欣与鼓舞的间隙,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廓清。
1、房地产:不怕价格涨,就怕不公平
老百姓关心房价上涨还是关心买不起房子?当然是后者。不知是谁把这两个问题给混淆了!不怕房价涨,就怕不公平!
涨价是个市场问题,公平是个结构型问题。这个判断很重要。
30年来政府采取的是割裂市场政策,即把房子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一种是商品房,结果前者比例不足,后者价格持续上涨。宏观调控开始后,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两大类。一类是“反市场”的政策,比如减少商品房比例,降低开发商自主开发权,降低房地产投资流动性,限制开发转让比例。另一类是依靠市场的政策,比如提高土地出让金,减少土地供应量,提高开发转让成本。这些政策都与公平无关!又多是促使房价继续上涨的政策。
与结构有关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商品结构型政策,限制70%比例的小户型,同时对大户型征收保有税。因为没有涉及需求结构,无论我们怎样调控,房地产都在持续涨价,这是一个事实。
房地产涨价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需求或投机需求过大。我们的策略应该是禁止投机需求,限制投资需求,保护消费需求。禁止投机炒房可以用立法或者出台相应规则的办法。限制投资需求可以用市场的办法,把住房公积金子币化。购买第一套住房的公积金帐户,可以用子币获得较大优惠,譬如一万块钱当一万五花。这样不是把商品分为贵贱,而是把钱分为贵贱,让普通百姓的钱更值钱,让房地产商和投机商为公积金政策性“通涨”埋单,就做到了公平。
我推荐的政策就一条: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公积金制定一个“货现率”,使公积金存100当110用(货现率为10%),如果房价涨,政府就同步调高公积金货现率。如此真正的消费用购房需求将不受房子涨价影响,让老百姓的自住房消费得到稳定的保障。
2、股市:中国股市最大庄家开始看空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现在依然是政策市,股市最大的庄家是证监会。
而管理层支持股票上涨的内在理由主要是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型国企上市。同时,在不经意中又多做了两点贡献:1、全民赚钱效应间接拉动了内需;2、吸引社会游资,缓解房地产投机压力。至于人民币升值不以其意志为转移,培育机构投资者只是手段不是动因。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型国企上市已经基本完成,政府和经济界最担心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例较小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尤其是间接融资的主体——银行,已经全面推向了市场,整体的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都已经大幅度降低。
当这两个诉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就不再是支持股票上涨的内在理由了。这时候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将转向控制风险,股市一旦脱离恢复性上涨,进入投机泡沫区域,可能引致的巨大的股市乃至社会风险,将成为管理层主要控制目标。完成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股市过分上涨,要稳定在2000点到2500点之内。2007年一季度管理层就将发出风险提示和利空消息。
3、农民增收:来点实在的
发行带有货现率的农业子币,可以因地制宜,精准引导,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政府收购农产品时,1000元可以采用人民币500元、子币600元的模式,补贴农产品价格。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卖粮时不要500人民币而要只能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子币”600元,用多20%的支付能力抵消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民利益。在接受教育或者技能培训方面,如果是送儿子入学,100元子币可以做120元用。如果是送女童入学,100元子币可以做150元用。如果农民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想向高效农业发展,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那么他要购买的生产资料如化肥、种子、器械等,100元子币可以做130元用。
农业子币所定向到的各企业,如化肥厂或种子公司,并不会因此就降低质量或抬高价格。因为农民仍然保持一定的选择权,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而且因为有了规模需求,生产企业降低了资源浪费和营销成本,所以货现率的贴现 可以被企业合理“埋单”,企业不能“埋单”的可以由国家补贴。
4、粮油涨价与食品安全:引进标准模拟出口
粮油涨价是个两难问题,任其涨价会伤害低保户和困难群众,控制涨价又影响农民增收。这里的根本问题是粮油价格体系扁平,优质不优价,价格结构不合理。不仅是粮油,以粮油为基础的农产品,都是如此。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自然就失去了追求高质量的动力。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市场上最后都是不安全的农产品。
采用“引进标准、模拟出口”模式,在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关,依据一个标准体系,进行严格检验,并且检验结果要快速、准确。这个标准体系要解决两件事。一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准底线,不达标拒绝进入市场。一个是与国际接轨,引进更高的国际标准作为商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使农产品区分为多个层次。标准不扁平,就可以做到农产品优质优价,有助于农民增收。高质量的农产品能够卖到相对高的价格,农民和商家会追求长远的品牌效应,主动保证食品安全。多层次的农产品,又可以满足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政府只要控制住普通粮油的基准价格就够了,必要时还可以加大补贴,以高养低。
5、大学生就业 :补贴失业不如鼓励就业
中国大学生近几年来的就业率一跌再跌,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人才的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用人单位。另一个是因为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经验歧视,都喜欢用熟手,不喜欢花费人力物力培养未来可能跳槽的新人。
社会各界已经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订单式培养,比如就业见习制度,比如失业大学生登记可获补贴等。但是都没有动摇用人单位经验歧视。我们必须鼓励用人单位录用应届大学生。与其补贴失业,不如鼓励就业。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谁会心安理得地去做失业登记领救济补贴呢?
如果政府把这种补贴专项资金,形成应届大学生自带的子币额度,当应届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其工资的一部分政府会以减税优惠等形式补贴给企业,企业录用应届大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当然,该子币的时间限制是每个学生一年,工作满一年的大学生就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了。
6、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告别罚与关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硬指标。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不降反升。
以往我们总是用对相关企业的罚款来敦促其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多次罚款还不改造的就干脆强令关闭。罚款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污染和能耗问题。但是通常罚款并不能解决问题,企业会觉得利润100万,被罚去10万没有什么了不起。再说已经被罚10万了,再治理还得花10万,就没有改造的动力。如果我们把这用于治污降耗的10万罚款,收缴上来,再以子币的形式发还企业,并规定只能在一定时限内用于向指定的若干企业购买治污降耗的设备。因为过期会作废,企业自然及时执行改造任务。
7、投资过热与内需不足:给消费加一个砝码
2006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911亿元,增长13.6%,增幅比2005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了26.6%,几乎是消费增幅的一倍。2006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为历史最低水平;就在同一期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而消费仅为35.7%。
传统经济学,在投资过热时提高利率,在内需不足时减低利率。一旦投资过热与内需不足同时来临怎么办呢?升也不是,降也不是,左右为难。如果依然使用单一的利率工具,此题自然无解。引入货现率以后,就迎刃而解了。在提高利率的同时提高货现率,并使货现率大于利率,让消费的奖励超过储蓄的奖励。既不会伤害内需,又能给投资过热降温。
8、外汇储备过万亿:出口退税制度该变脸了
外汇储备过高的根本原因是贸易不平衡问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快速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改革各种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是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改革出口退税制度,鼓励高科技含量的、低能耗的、轻污染的商品出口,放缓低附加值的常规出口,限制高能耗、重污染的商品出口。
9、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大胆、创新、慷慨”
央行周小川行长说:“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要6个字:‘大胆,创新,慷慨。’”
我的一组建议如下:
“大胆”:社保资金,存入是货币,提取是“货权”。是货不是钱:杜绝腐败,是“权”不是“货”:满足使用人需求。货币一经存入全部转成国债或央行债券,即或入国库或入央行,社保基金理事会只管帐不管钱。
“创新”:引入“子币”概念,将社保帐户内的“货权”“子币化”,即工作期间累计存入的10万元社保资金,在退休后可当15万或20万元使用,也即对应着在退休后拥有15万或20万元提取商品或服务的权利。以此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加上经济增长因素,以切实消除劳动者后顾之忧。
“慷慨”:将货币变为货权,引入“子币”,增加货现率会引致通胀,如果国家财政进行补贴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慷慨的意思是社保基金除个人和企业自存外,政府也要给予适度的补贴,其实补贴容易,关键是补贴的形式和方法。我的建议是:以“货权抵货币”,发物不发钱,“物”又有多种选择权。制定“货现率”让社会每一份子(即使退休多年)依然可以分享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成果。政府要补贴的部分正好等于“货现率”增值的部分。
10、入世过渡期结束:搜集需求我们与洋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西方的所谓“平等”是双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规则赛跑。
入世过渡期结束,同样的规则已不可避免了,可我们发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与洋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哪些方面呢?论科学技术,我们还需追赶,所以我们提倡创新型国家;
论品牌规模,我们也要追赶,所以我们提倡打造民族品牌;
论资金?管理?经验?我们都需要追赶;
只有一件事情我们与洋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那就是搜集需求:规模需求。
外国人到中国来是教我们技术?还是来展示品牌?不是!他们唯一看中的是中国13亿人的市场!
搜集中国人的市场需求我们比任何人更有优势!21世纪是需求的世纪,我们与洋人正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快跑起来吧中国企业,时刻牢记:这是一个需求为王的时代。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