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海慧
“从2007年开始,我们将在上海的银行业开展合规风险管理自评,然后由监管部门进行再评,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合规机制。”日前由上海金融学院主办的金融企业合规文化建设高层论坛上,上海银监局副局长洪佩丽这样向记者透露。
近两年来,在上海的中资银行业界,“合规”成了不可回避的重要关键词之一。通过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界的合作与努力,沪上中资银行业合规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开始形成,目前16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含法律事务人员)达217人,兼职合规管理人员达436人,大部分银行的合规管理职能也进一步细化。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告诉记者,现在各家银行的领导都很重视合规建设。许多银行改进了原有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久前,银监会在参考上海银行业合规建设经验和借鉴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下发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合规建设。
尽管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洪佩丽仍向记者表示,问题并不是没有,目前存在的主要是合规执行力问题。许多合规制度到了基层就难免走样,基层员工对合规有所知晓,但主动合规意识欠缺。因此,确立“零容忍原则”,将合规风险管理融入银行流程再造,成为当前中资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则指出,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并不像中资银行这样重视合规建设。它们都拥有一套完备的系统,通过流程设计,将不同环节的操作行为分割,一旦有违规行为发生,系统将发出警告,如果该行为继续,实施行为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就将可规避的行为通过系统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现在先进银行所进行的合规建设则是指向了更隐密、更复杂的行为。
上海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研究主管浦根祥博士也在接受采访时称,现在除了少数有实力的大银行能够做到人工管理控制和系统控制同步进行外,绝大多数的中小银行还停留在人工控制、经验控制的阶段,无法做到对违规风险全系统、全流程的覆盖。他认为,目前中资银行普遍将对合规风险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信用、市场、操作三大风险之上,实际上是中资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处在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反映了“操作风险管理从合规风险管理开始抓起”这一中资银行业界现阶段普遍的心态。
央行上海总部研究员朱德林教授则表示,对合规创造价值的认识应突破银行个体或行业本身价值所在狭隘范围,而要上升到客户价值、社会价值乃至对全球经济安全影响的高度上看待。中资银行合规建设的进程事实上与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中资银行可以合规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和促进我国“法治金融”的形成。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