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去世刚刚三天,莫斯科就对它最亲密的地缘政治伙伴——白俄罗斯再次挥动了能源大棒。由于在燃料补贴上存在争端,俄罗斯突然于1月9日中断了经由白俄罗斯对外出口的石油供应。
俄罗斯官员表示,白俄罗斯从通往欧洲的主要石油管道中非法“窃取”俄罗斯石油,因此,它决定停止经由白俄罗斯的原油出口,以示报复。至此,俄罗斯白俄罗斯“斗气”已经从天然气领路扩大到了石油领域。欧洲的能源安全再度成为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此举对欧洲各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严重影响:通往德国和波兰的供应即告中断。此外,输往匈牙利、斯洛伐克及捷克的油量也大大减少。这些国家的石油供应大部分都依靠这条名为Druzhba(意为“友谊”)的管线,该管线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是为将前苏联出产的原油运往东欧国家。今天,这条管线承担着俄罗斯对欧洲石油出口总量的约百分之五十,日输送量达到150万桶左右,相当于欧洲原油消耗量的12.5%。尽管俄白斗气近日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却已经成为笼罩在欧洲国家心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价格纠纷背后隐藏政治企图
这样的事以前不是没有先例:一年前,俄罗斯就曾与邻国乌克兰在天然气供应上起过争端,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量因此一度迅速下降。俄乌斗气争端最终以天然气大幅涨价而收场。2006年10月下旬,乌俄两国能源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协议,商定从2007年起俄罗斯以每千立方米130美元的价格向乌克兰供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向其他独联体国家提供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白俄罗斯也是迄今仍享受俄天然气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目前以46.68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但2006年以来,俄、白两国围绕油气争端产生的矛盾却在不断加剧。白俄罗斯方面认为,俄方威胁今冬切断对白方天然气供应、限制白商品进入俄市场等言行实属“不尊重兄弟民族感情”,因此,白方将考虑采取反击措施,以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经济安全。白方暗示,有可能考虑俄在白境内军事基地的去留问题。
从2006年起,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开始对其所有客户国实行天然气市场价,其中包括前苏联国家。白俄罗斯最初不在涨价的国家之列。到了4月份,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突然向白方提出涨价要求,被白方定性为“蓄意敲诈”。
从表面现象看,俄白斗气似乎也是因为在价格和燃料补贴问题上纠缠不休。但经济纷争的背后显然还隐藏其他不便直言的秘密。分析人士说,俄白天然气争端表明这对昔日盟友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不断升级,俄罗斯显然已经不再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抱有任何幻想。俄、白两国为组建联盟国家曾进行了数年的谈判,普京一直希望这一宏伟目标能给自己的总统任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卢卡申科显然害怕因此失去权力,因而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冷淡,这让俄罗斯非常失望。
俄罗斯能源外交已经登峰造极
自从1999年上台,普京就开始确定依靠能源重振俄罗斯强权的战略。2003年通过的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纲要,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稳定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如今,7年过去了,俄罗斯能源外交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在一系列果断而又明确的措施背后,俄罗斯能源对外战略的脉络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外”,首先指的是近邻,即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次则是远邻,包括欧盟、中国、日本等现实和潜在的大客户。按照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能源专家日兹宁的观点,俄罗斯把能源外交的适用对象分为三类国家,分别为:能源生产国、能源进口国以及能源过境国。对于第一类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俄罗斯采取了是拉拢控制的手段。土库曼斯坦同俄罗斯签署的关于俄气垄断土天然气出口至2028年这一合同,就是这种策略的具体体现。对后两种国家,则是强权控制。一方面,取消曾经的优惠,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大获其利,另一方面,加快收购过境国家的管线基础设施,将运输通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搞定周边近邻之后,普京对于远邻的战略就更为明确。那就是,确保现有客户,占领新兴市场,维持能源价格,控制能源通道。
远隔万里 中国担心天然气运输线价格翻倍
面对能源霸主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势态,欧盟已经如坐针毡。而对于中国来讲,俄罗斯的能源攻势同样已是迫在眉睫。在对华天然气出口上,俄罗斯始终坚持按照市场确定价格。
根据初步规划,俄罗斯要在2011年统一天然气出口价格,对华出口当然也包括在内。届时对所有非独联体国家天然气出口都将采用统一的价格。从目前的价格趋势看,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到2011年将上涨至每千立方米260美元的水平,(注:俄罗斯目前对欧洲天然气出口价格已经高达每千立方米235美元,2007年将提高至每千立方米260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也已经多次公开表示对华天然气出口将参照“欧洲价格”。
按照计划,2011年正好是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建成之时。目前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大约为每千立方米1000元人民币 ,如果四年后中国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价格高达每千立方米260美元(按目前汇率 计算约合2040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未来四年内,中国每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必须每年上涨0.25元才能勉强和俄国的出口价格“接轨”。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天然气在中国境内的运输分销成本。这对于上调0.15元都争论不休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显然是超出了承受能力。因此,尽管远隔万里,俄白斗气还是让中国看的心惊肉跳。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