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2007年1月1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9.5%存款准备金率,若按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将再次冻结基础货币约1700亿,这将从源头上收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总量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过快增长,实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虽是一剂猛药,但在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外汇占款逐步增加,以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A+H股发行上市成功,在货币乘数作用下增加货币流动性,造成银行体系内资金越积越多,形成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过大背景下“药力”有所下降。因此,这一举措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也是一种政策信号。
自去年以来,央行已先后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基础货币超过5600亿元,理论上测算这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冻结1700亿元,回收流动性紧缩信贷,从而使商业银行未来减少贷款业务,资金面短期会受到紧张因素的制约。显然它对股票市场上的银行股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变成央行调控的常备工具之一,只要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没有根本的改观,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的空间。
从历史上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最高为13%,最低为6%,目前调整到9.5%,是1985年以来20多年中游水平,后市依然有较大空间,央行有从容调节的余地。可以预计随着今年内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央行可能将继续使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但可以冻结超额储备外,还具有货币乘数收缩作用,因此,这一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抑制或抽紧目前过大的流动性,降低市场货币资金流动量。
去年以来,国家外汇占款步步增加,致使M2已经连续18个月超过央行控制目标,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引发了宏观经济有些过热。而这种过剩资金“水浸”银行,使银行体系又新增流动资金1万余亿元,银行流动性资金充斥,对反映特别敏感的期市、股市等虚拟经济市场也会产生正面影响作用。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据此测算2006年央行到期票据及新增外汇储备占款,可能释放流动资金高达3.6万亿元,预计今年一季度将有1.3万亿资金流入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构成极大的考量,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外汇储备增加央行月均还要继续释放基础货币约17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抵消了上调0.5%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对大盘和银行股产生客观实际和市场心理上的影响,这也是近期股市短线震荡整理加剧的原因之一。但从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来看该措施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将是十分有限的。
源于2006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央行被迫外汇占款而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使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旧,在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我们应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把过大流动性的资金,引入虚拟金融市场的大“水库”中去,降低国民经济核心金融的商业银行体系内过剩流动性,减轻商业银行存款日益大于贷款的经营压力,增强银行资产质量和稳定性,以实施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
(作者为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